
2018年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doc
16页20102010 年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考数学试卷年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1、 (2010•毕节地区)若|m﹣3|+(n+2)2=0,则 m+2n 的值为( ) A、﹣4B、﹣1 C、0D、4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分析: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 0,则两个非负数都为 0.解答:解:∵|m﹣3|+(n+2)2=0,∴m﹣3=0 且 n+2=0, ∴m=3,n=﹣2. 则 m+2n=3+2×(﹣2)=﹣1. 故选 B. 点评: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 (1)绝对值; (2)偶次方; (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 . 当它们相加和为 0 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 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题 目. 2、 (2010•毕节地区)2008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程约为 13.7 万公里.近似数 13.7 万是精 确到( ) A、十分位B、十万位 C、万位D、千位 考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专题:应用题 分析:近似数 13.7 万中的 3,表示 3 万,是万位,因而 13.7 最后的数字 7 应是千位,则 13.7 万是精确到千位. 解答:解:近似数 13.7 万是精确到千位. 故选 D. 点评:13.7 万就是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字,确定这样的数精确到哪一位,可以先确 定小数点前面的一位表示多少,是什么数位,最后看这个数的最后一位相应数位是什么, 这个数就是精确到什么位. 3、 (2010•毕节地区)某县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07 年投入 3000 万元,预计 2009 年投入 5000 万元.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x,根据题意,下面所 列方程正确的是( )A、3000(1+x)2=5000B、3000x2=5000 C、3000(1+x%)2=5000D、3000(1+x)+3000(1+x)2=5000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 ,如果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x,根据“2007 年投入 3000 万元,预计 2009 年投入 5000 万元”,可以 分别用 x 表示 2007 以后两年的投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方程.解答:解:依题意得 2009 年投入为 3000(1+x)2, ∴3000(1+x)2=5000. 故选 A. 点评:找到关键描述语,就能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增长率问题 的一般规律. 4、 (2010•毕节地区)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 121 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 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个人. A、12B、11 C、10D、9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其他问题 分析:患流感的人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自己仍然患病,包括在总数中.设每轮传染中平均 一个人传染了 x 个人,则第一轮传染了 x 个人,第二轮作为传染源的是 x+1 人,则传染 x(x+1)人,依题意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x 个人,依题意得 1+x+x(1+x)=121,即(1+x)2=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舍去) 故选 C. 点评:本题要注意的是,患流感的人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自己仍然是患者,人数应该累加, 这个问题和细胞分裂是不同的.5、 (2010•毕节地区)已知方程 x2+bx+a=0 有一个根是﹣a(a≠0) ,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 常数的是( )A、abB、C、a+bD、a﹣b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分析: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把 x=﹣a 代入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方程 x2+bx+a=0 有一个根是﹣a(a≠0) , ∴(﹣a)2+b(﹣a)+a=0, 又∵a≠0, ∴等式的两边同除以 a,得 a﹣b+1=0, 故 a﹣b=﹣1. 故本题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方程根的定义,分析问题的方向比较明确,就是由已知入手推导、 发现新的结论.6、 (2010•毕节地区)函数 y=ax+b 和 y=ax2+bx+c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分析:根据 a、b 的符号,针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开口方向,分类讨论,逐 一排除. 解答:解:当 a>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或一、二、三或一、三、四象限, 故 A、D 不正确;由 B、C 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对称轴 x=﹣>0,且 a>0,则 b<0,但 B 中,一次函数 a>0,b>0,排除 B. 故选 C. 点评:应该识记一次函数 y=kx+b 在不同情况下所在的象限,以及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有关 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7、 (2010•毕节地区)把抛物线 y=x2+bx+c 的图象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所得图象的关系式为 y=x2﹣3x+5,则有( ) A、b=3,c=7B、b=﹣9,c=25 C、b=3,c=3D、b=﹣9,c=21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按照“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把 y=x2﹣3x+5 的图象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再向 上平移 2 个单位得抛物线 y=x2+bx+c 的图象.解答:解:根据题意 y=x2﹣3x+5=(x﹣ )2+,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 y=(x﹣ )2+=x2﹣9x+15.所以 b=﹣9,c=25.故选 B. 点评:此题不仅考查了对平移的理解,同时考查了学生将一般式转化顶点式的能力.8、 (2010•毕节地区)函数 y=的图象与直线 y=x 没有交点,那么 k 的取值范围是( ) A、k>1B、k<1 C、k>﹣1D、k<﹣1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作答. 解答:解:直线 y=x 过一、三象限,要使两个函数没交点,那么函数 y=的图象必须位于二、四象限,那么 1﹣k<0,则 k>1.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结合函数图象解答较为简单. 9、 (2010•毕节地区)如图,两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内接于半圆,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2,则该半圆的半径为( )A、cmB、9cmC、cmD、cm考点:正多边形和圆。
分析: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得边长,在直角△A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圆心为 A,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2x,圆的半径为 R, 则 AE=BC=x,CE=2x;∵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16cm2, ∴小正方形的边长 EF=DF=4,由勾股定理得,R2=AE2+CE2=AF2+DF2,即 x2+4x2=(x+4)2+42, 解得,x=4,∴R=cm.故选 C. (2010•毕节地区)已知圆锥的母线长是 5cm,侧面积是 15πcm2,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 半径是( ) A、1.5cmB、3cm C、4cmD、6cm 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把相应的数值代入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底面半径为 R,则底面周长=2πR,侧面积= ×2πR×5=5πR=15π,∴R=3cm. 故选 B. 点评:本题利用了圆的周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求解. 11、 (2010•湛江)观察下列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的是( )A、B、C、D、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解答:解:A、主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为圆,错误; B、主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为矩形,正确; C、主视图为等腰梯形,俯视图为圆环,错误; D、主视图为三角形,俯视图为有对角线的矩形,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视图的定义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2、 (2010•毕节地区)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则 cos∠B 的值为( )A、B、C、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网格型 分析:找出∠B 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根据图形知∠B=45°,∴cos∠B=.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 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13、 (2010•毕节地区)正方形 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将正方形 ABCD 绕 D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后,B 点到达的位置坐标为( )A、 (﹣2,2)B、 (4,1) C、 (3,1)D、 (4,0)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专题:网格型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通过画图求解. 解答:解:由图知 B 点的坐标为(2,4) ,根据旋转中心 D,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 90°,画图,从而得 B 点坐标为(4,0) . 故选 D. 点评:本题涉及图形的旋转,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 方向,旋转角度,通过画图求解. (2010•毕节地区)如图是根据某班 40 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 图.那么关于该班 40 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极差是 3B、中位数为 8 C、众数是 8D、锻炼时间超过 8 小时的有 21 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极差。
专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由图可 知锻炼时间超过 8 小时的有 14+7=21 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 8; 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 组数据的中位数不是 8,是 9; 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10﹣7=3; 锻炼时间超过 8 小时的有 14+7=21 人. 所以,错误的是第二个. 故选 B. 点评: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的概念.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 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 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 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15、 (2010•毕节地区)在盒子里放有三张分别写有整式 a+1,a+2,2 的卡片,从中随机抽 取两张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整式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则能组成分式的概率是( )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式的定义。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列举出所有情况,看能组成分式的情况占所有情况的多少即为所求的概率. 解答:解:分母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分式,整式 a+1,a+2,2 中,抽到 a+1,a+2 做分母时组 成的都是分式,共有 3×2=6 种情况,其中 a+1,a+2 为分母的情况有 4 种,所以能组成分式的概率= = .故选 B. 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5 分)16、 (2010•毕节地区)计算:= a+3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专题:计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