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三十万大军.doc
6页《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备人 王艳华【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读法预习要求】1. 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2.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则新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关内容,教师补充介绍1.新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新闻的特点:⑴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⑵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⑶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2.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荻港:dí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溃退:溃败后退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四、读课文,了解新闻的主要特点1. 初读课文,梳理这则新闻的结构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2. 再读课文,找出新闻的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3. 明确电头的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4、读读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5、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6、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叫倒金字塔结构7. 品析语言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七句话(见课件)五.小结补充了一个练习环节:1.给一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找出一则新闻的导语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六、过见课件: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七、作业学习写一则新闻教学后记:教授新闻本是枯燥无味,但是我从导入开始就以一则当天重磅新闻引入,大大提升了学生学新闻的兴趣在讲完新闻的主要知识后,我选择了两则新闻让学生拟标题、找导语等,学生在练习过关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