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样方法(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doc
6页3.17.6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3.17.6.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3.17.6.2 采样方法(1) 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2) 皮肤粘膜采样: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粘膜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3.17.6.3 检测方法(1) 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 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 45℃~48℃ 的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 36℃±1℃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 × 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采样面积(cm2)(2) 致病菌检测:按3.17.15的原则执行。
3.17.6.4 结果判定(1) 消毒洗手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2)皮肤黏膜:参照手的卫生学标准执行3.17.6.5 注意事项皮肤粘膜采样处,若表面不足 5cm×5cm 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3.17.7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3.17.7.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3.17.7.2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17.7.3 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检测:检测方法按 .3(1) 执行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 cfu/件表示2) 致病菌检测:检测方法按3.17.15原则执行3.17.7.4 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3.17.7.5 注意事项(1) 采样时间:按 3.17.5.1 执行2) 样本量及处理:按 .2(1) 执行3.17.8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3.17.8.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1)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2) 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 5min,盖好立即送检。
3.17.8.3 检测方法:按照2.1.3 要求进行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3)=50000N/(A × 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3.17.8.4 结果判定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3.17.8.5 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3.17.9 消毒液的监测3.17.9.1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测定(1)有效氯含量测定:按 .2.1 的方法进行2)有效碘含量的测定:按 .2.2 的方法进行 上二种消毒剂的简易浓度试纸测定法按 .2 的方法进行;水中余氯测定按 4.3.5.3 的方法进行3)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按.2.8的方法进行4)过氧化氢(H2O2)浓度的测定:按.2.4的方法进行。
5)过氧乙酸 (C2H4O3) 浓度的测定:按.2.3的方法进行 (6)二氧化氯 (ClO2) 含量的测定:按.2.6的方法进行7)二溴海因含量测定:按.2.6的方法进行8)乙醇含量测定:按.2.10的方法进行9)醋酸氯己定( C22H30Cl2N10·2C2H4O2) 含量的测定:.2.11的方法进行10)臭氧含量测定:按.2.5的方法进行11)苯扎溴铵含量测定:按.2.12的方法进行3.17.9.2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1) 检测方法:1)涂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 1.0ml,加入 9.0ml 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 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 20℃ 培养 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温箱培养 72h记数菌落数,同时按 的原则检测致病菌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 502)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 1.0ml,加入到 9.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 0.5ml 放入 2 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 45℃~48℃ 的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 20℃培养 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培养 72h,计数菌落数,同时按 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 20(2) 结果判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3) 注意事项:采样后 1h 内检测3.17.10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3.17.10.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3.17.10.2 采样方法:将 2.0cm×2.5cm 灭菌滤纸片于无菌洗脱液中浸湿均匀,贴在食具表面,经 5min 取下,每10张滤纸合为一份样本(相当于 50cm2采样面积),投入含 50ml生理盐水的 100ml 三角烧瓶中,于 4h 内送检3.17.10.3 检测方法(1) 细菌总数的检测:按3.17.6.3.(1) 执行2) 大肠菌群的检测:取 1ml 采样液,加入相应的单倍或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内,置 37℃温箱培养 24h,若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酸不产气,则可报告大肠菌群阴性 如果有疑虑则进行分离培养3.11.5.5 纺织品: 细菌总数≤5cfu/cm2,大肠菌群未检出3.17.10.5 注意事项:餐具若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3.17.11 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2) 采样方法:便器、尿壶等容器可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反复涂擦容器的内表面及内口处,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5ml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立即送检。
拖把、抹布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 1cm×3cm,直接投入 5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3)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 80 次,取采样液按 的原则检测致病菌4)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17.12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3.17.12.1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3.17.12.2 采样方法: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内镜上从镜头至镜身反复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 5ml 含相应中和剂的生理盐水采样管中,立即送检3.17.12.3 检测方法(1)细菌总数的检测:按3.17.6.3.(1)执行2)致病菌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 80 次,按3.17.15原则检测致病菌3.17.12.4 结果判定:灭菌后内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3.17.12.5 注意事项:采样面积按3.执行3.17.13 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监测3.17.13.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清运前进行采样3.17.13.2 焚化消毒效果监测:可焚化物品的消毒效果监测,以污物燃烧充分、彻底为标准进行直接检查。
3.17.13.3 碱化消毒效果监测:以熟石灰为消毒剂的碱化消毒,日常监测以pH为指标 消毒后 30min 检查 pH 值,若pH =12,继续作用 24h 为消毒合格3.17.13.4 氯化消毒效果监测:氯化消毒效果的日常监测,以余氯量为指标,在消毒接触时间 2h 后测定余氯量,余氯量>200mg/L,为消毒合格3.17.13.5 其它消毒因子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方法:取 1ml 消毒后待检污物(固体称取 2g),置于 5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2)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取采样液按17.15原则检测致病菌3.17.13.6 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17.14 织物消毒效果监测3.17.14.1 采样时间:在消毒烘干后进行采样3.17.14.2 采样方法:按3.17.7.2的原则执行3.17.14.3 检测方法:按 3.17.15的原则检测致病菌3.17.14.4 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17.15 致病菌的检测3.17.15.1 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3.17.15.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增菌、分离取采样液 1ml,接种于 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菌 24h取 1 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 24h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 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葡萄状排列的球菌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 24 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洁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