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口哨与小狗》教案二(可编辑).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912590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口哨与小狗》教案二第一篇:《口哨与小狗》教案二 《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乐曲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前奏: 它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经过一段过门,是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在经过一段过门,A段出现这支曲子,有的乐队把它改成其它调性来演奏例如奥斯卡乐队 8 是用G调演奏的,这样,乐曲的B段成了C大调,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里,由于有一段是写一个少年和心爱的小狗上街散步,因此选了这段音乐配乐,并填上了歌词,使之成为一首歌曲。

      第二篇: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有一个调皮的口哨,趁主人不注意,一溜烟地跑出了家门 当它走在大街上,遇见一只穿着白色大衣的小狗,小狗说:“你是谁呀?赶挡住我的路,闪开!要是不走,我就吃了你!”口哨不慌不忙地自我介绍:“我是口哨,我能吹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小狗说:“要是你能吹出一首美妙的乐曲,我就让你走过去于是,口哨真的吹了一首乐曲叮叮咚!叮叮咚!叮咚!”可是,小狗不满意地说:“不行!不行!下一首就这样,口哨连续吹了4首好听的曲子哗啦啦!啦啦!啦啦!”、“沙沙沙!沙沙!沙!沙沙!”、“轰隆隆!隆隆!”、“嘀嘀嘀嘀嗒!嘀嘀嘀嘀嗒!”小狗还是不满意,口哨为了安全地从小狗身边走过,继续吹第5首曲子叮叮当!叮叮当!„„”小狗听着听着就耷拉下了脑袋,趴在了地上口哨想:看来我吹的曲子真是动听呀!连小狗都做美梦了,要是再这么吹下去,我都累死了,我还是赶快走了吧!于是口哨悄悄地溜走了当那只小狗从美梦中醒来时,发现口哨不见了,到处乱找,都没找到因为口哨已经跑回了家调皮的口哨再也不敢悄悄地出去了 第三篇:口哨与小狗 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口哨与小狗》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回旋曲式结构和热情欢快、诙谐风趣的情绪。

      2、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能用故事和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 二、活动准备:音乐《口哨与小狗》、《小狗》、小狗手偶、呼啦圈或绳子围成的圆圈,摆放在地板上、律动《小狗》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呼啦圈 1、入场舞 幼儿排成一纵队,师播放音乐《小狗》,带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2、情境导入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律动的音乐里有什么小动物呢?”出示小狗手偶,请小朋友们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小狗长得什么样子,想一想它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二)音乐游戏盒 1、音乐欣赏 (1)师“小狗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 (2)师:“你听到音乐里边有什么声音?”——介绍音乐的名称、音乐里发生的事情 2、出示故事图画,欣赏音乐 (1)师出示4幅教具卡片,请幼儿依次观察、猜测、描述故事的内容 (2)播放音乐,请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听教师讲述音乐里发生的故事 3、肢体表现音乐 (1)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引导幼儿根据刚才讲述的故事情节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2)师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小狗的各种动作和行为,大胆表现音乐 4、音乐游戏 (1)师将呼啦圈放在地上,讲解音乐游戏的规则请幼儿自由站在室内,听到音乐时,请幼儿跟随教师按段落旋律做各种肢体动作,当听到最后结尾中三声狗叫时,请幼儿迅速找一个呼啦圈跳进去站好 (2)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师组织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 5、活动结束 第四篇:《口哨与小狗》试讲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口哨与小狗》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 执教人:李先丽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欣赏《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

      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三连音节奏型,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提升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 (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着口哨走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问: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谁能模仿一下吹口哨? 生:口哨„„ 3.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4.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师生律动)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5.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起手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脚走起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声音要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 小 狗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第二乐段——男同学锤着手蹲下来踏步 第三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第五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