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逸向
  • 文档编号:362263534
  • 上传时间:2023-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四课,包括“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四个子目的内容综观本课教材,时间跨度大,关联人物多,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领域,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一课堂内,想要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从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汉朝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二是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比较而言,第一个学习要点是本课的重点学习这个要点的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了解汉代的大一统有何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得以巩固第二个学习的要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和秦朝的速亡不同,两汉是危机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至于教材其他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无法面面俱到,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稍加点拨。

      二、 学情分析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施教对象为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尚属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起步课程,学生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教学速度不宜太快,教学深度不宜太难,教学广度不宜太宽另一方面,经过初中课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设计,本课内容有五课之多,所述非常详细,相关基础知识学生已有基本认知因此,对“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光武中兴,两汉文化等史实性内容,教师无需过多阐释总的来说,教师把重心放在“大一统”这一主题下,帮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概念,认识具体措施对“大一统”的影响为了避免与初中课程知识雷同,又为了契合入学伊始的高中学生认知水平,还出于为提升学生高中段整体学习能力奠基的考虑,本课的设计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史观的引领具体表现为地图的识读、史料分类与概括、时间轴的绘制、历史解释的区分等多个方面价值引领方面包括大一统国家观念的认同、国家兴亡规律的探究、唯物史观的初步体验等多个领域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与秦朝合为一个单元,具体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相关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为第一单元的四分之一,综合课标要求与《中外历史纲要》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西汉重建大统一的背景,能够结合地图描述西汉疆域拓展时空顺序,感知汉朝对我国封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 能够解读材料,梳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连线西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示意图;能够结合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 探讨两汉衰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汉末农民起义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4.运用史料,探究汉之兴的原因,汉之统的过程,汉之固的措施与意义,总结汉之亡的经验与教训,学会运用对比文字史料,用史料解释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大一统”概念;汉代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和意义难点:两汉衰亡的原因从体系的价值上看,两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明兴起格局的巩固,也是之后中华民族文明连绵不绝的保障从课程内容的结构上说,西汉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后续探讨两汉兴亡的基础,故把汉代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和意义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探讨两汉王朝灭亡的原因,不能只就王朝后期去找,作为一个专制王朝,从汉高祖刘邦建国之日起就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了,到了武帝鼎盛时期,更是有增无减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本质,把两汉衰亡的原因作为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课在方法上将采用地图、文字史料、文物史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如在突破大一统局面重建的知识体系时,本课将采用地图与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识别地图要素时,要渗透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表格类材料,分析文字史料内在逻辑时,要关注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同样为了助力重难点突破,本课在课前准备上将采用学案预习法,在设备上将采用多媒体白板技术五、教学设计思路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有一种理念,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有学者称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思想的最大遗产就是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这个“大一统”思想的政治实体形成便是在汉朝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大统一”只是单纯从地域统一而言,而“大一统”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一统”的内涵不断演化,从地域,政治的统一逐渐延伸至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高度集中秦朝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汉初60多年的休养生息,是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的增强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后面对汉初积累的一些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终促成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加强同时,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有效地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统一的时代,往往伴随繁荣富强,声名远播而鼎盛的背后又存在着严重的弊政和社会问题,接种而来的王莽篡权,东汉的兴衰让“大一统”思想受到了考验,国家分裂,带来山河破碎,社会动荡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追求统一,反对分裂,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基本观念和共同心声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只有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走向振兴和壮大21世纪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挑战,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华文化将秉承大一统的恢弘博大之气势和兼容进取之精神,吸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华新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大一统特质既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也决定了未来中国yi具有光明前景的文化走向这是汉代“大一统”思想带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因此,本课的设计围绕“大一统”为线索,展开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有一位远负国际声誉的皇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美】赖洪毅大家猜到他是那位皇帝了吗?汉武帝在前人基础上开拓出来的汉朝,值得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有很多,但在我看来,他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使得中国“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得到巩固那什么是“大一统”?“大一统”的国家形态是如何在汉朝巩固的?“大一统”又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设计意图:以熟知的汉武帝的简介导入,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入手开启本课的学习,一方面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知欲被调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通过回望汉武帝辉煌的历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有利于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利于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一:定位两汉的时空情境呈现: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两汉兴亡时间轴(202BC-AD220)”,展示西汉重新统一天下,巩固统治并被外戚篡权,刘秀再次一统的时事变迁学生课前制作,教师补充形成的“秦兴亡时间轴(202BC-AD220)”教师活动:结合学生课前编制的汉兴亡时间轴,补充完善适当内容,找准时间节点,概括时代特征设计意图:通过下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编制时间轴,既是对预习习惯的养成,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文本,内化为自身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但是对于高一起始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从编制方法的角度给予指导从知识达成角度而言,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对秦王朝兴亡的史实进行基本梳理同时,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制完成的时间轴也能够作为材料之一,用于之后环节的学习从素养落地角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将时空观念内化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2.学习任务二:追溯大一统教师活动:“大一统”的提法始自《春秋公羊传》,作者借历法一统,表达了政治一统的愿望与要求,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渴望结束战乱,建立统一强大政权的心愿。

      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民族交融催生了“大一统”思想,秦王朝的建立实践了“大一统”的学说而秦亡后短暂分裂,很快重归统一,使“大一统”观念经受了考验最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将“大一统”思想确立为最高的政治原则那到底何为“大一统”呢?设计意图:引出本课核心线索,理清秦和汉之间在大一统上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材料1: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一统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问题设计:据材料可知,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容?(参考:思想统一,政治统一,疆域统一,民族统一)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让学生对大一统有个概念认识 教师活动:大一统观念内涵丰富,初以上各方面外,同学们还要意识到政治、思想、领土的统一还需要经济的统一来提供物质保障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建立在秦朝“大一统”基础之上的汉代是如何重建并巩固的3.学习任务三:重建大一统汉初:材料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经济残破)问题设计:面对如此困境,汉初的统治者如何应对的呢?学生活动: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治:汉承秦制(官僚政治)教师活动:《汉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农民负担大大减轻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设计意图: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高中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史料-结论”这样的思维模式过渡:文景盛世留给了武帝,同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汉武帝时期:教师活动:给出武帝时期面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11.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1周周末作业(周测).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课时练习.docx 1-5单元重难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2025-2026学年【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2)【含答案】.doc 百分数易错题(试题)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doc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6周周末作业.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5.分数除法的计算【含答案】.docx 2.1正数与负数练习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解题能力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分数除法及比(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二【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图形周长、面积计算题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25道).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入学测试卷(试题).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猜您喜欢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高三一模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Z20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日语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Word版含解析.docx 《富饶的西沙群岛 》.ppt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pptx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docx 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doc 《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docx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docx 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1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