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范文.docx
7页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2.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 A.不变 B.减小 C增强 D.不能确定 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 )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A.等同于 B.大概等同于 C.不同于 D.相似于 4.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 C.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D.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5.社会政策与法规以( )为理念依据。
A.解决社会问题 B.增进社会福利 C.保障公共利益 D.社会公正 6.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 )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A.经济实力 B.强制力 C.武装力量 D.政权 7.提高社会政策权威性的途径是( ) A.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化 B.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C.提高政策的知名度 D.国家强制执行 8.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 ) A.对照一标准一纠偏 B.标准一纠偏一对照 C.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D.对照一纠偏一标准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 A. 2022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九五计划”》 10.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 )来制定和实施 A.企事业集团 B.国家 C.政治组织 D.社会中介机构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共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社会政策法规具有( ) A.理论价值 B.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 D.教育价值 12.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 A.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与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监督 13.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包括( ) A.政党 B.政府 C.社会团体 D.利益集团 14.头脑风暴法包括( ) A.集团头脑风暴法 B.直接头脑风暴法 C. 间接头脑风暴法 D.质疑头脑风暴法 15.关于价值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 B.它采用“回溯式研究” C. 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 D.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价值概念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1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 17.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 ) 18.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
√ ) 19.“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信息类比预测法 ) 20.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救助 √ ) 21.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 22.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体现了可行性原则√ ) 23.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 ) 24.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横向协调 √ ) 25.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 ) 四、简答题(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5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 27.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答: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分) (2)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2分) (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2分) (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2分) (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2分) 28.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社会政策问题的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 (2)相关性社会政策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
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他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29. 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答:我国政策法规监控机制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之后,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监控机制正处在发展与完善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我国政策法规监控机制的功能弱化现象,可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5分)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用法律规范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评估及终结等各个环节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使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使社会政策与法规依法运行同时还要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估确立明确的标准,从而使得政策法规的监控具有权威性3分) (2)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是使法定的权力进入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性步骤主要任务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政策法规监控的主体、地位、性质、作用、职权、基本原则、监控对象、监控范围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监控主体的权力不再仅仅是象征性的3分) (3)提高监控者的素质这包括对具体进行政策法规监控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组成由有关专家组成的、针对某个特定问题的、临时性的委员会等3分) (4)完善政策法规监控的辅助手段这包括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建立法定的信息中心、扩充工作人员等3分) (5)增加舆论的透明度我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有权监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及评价其效果而社会舆论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的体现因此,社会舆论可以及时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态度,这对政策法规监控有重要作用这样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又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使国家对政策法规的监控真正收到实效3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