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五第1讲.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5904747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8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反射弧,局部电流,双向传导,突触,单向传递,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控制,影响,1.哪种部位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下丘脑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考点一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自主尝试] ________ 【解析】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A项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错误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项正确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产生的峰值会降低,D项正确 【答案】B,【链接提升】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特点: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原因分析 ①图示:,②解读: 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 e点:静息电位。

      (注:Na+内流的离子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离子运输方式也是协助扩散),(2)特点:单向传递 (3)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5)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6)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7)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的膜上受体,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解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跟踪训练2 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D,A.a点对应图5 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解析】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若在a点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故无电位变化;若在b点刺激,电表右侧电极处先兴奋,然后左侧电极处兴奋,与图3曲线相反。

      图2表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传递速度较慢,若在c点刺激,将会出现类似图3的电位变化,但中间电位差为0的时期较图3长;若在d点刺激,则将出现如图4的电位变化考点二 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2013江苏,19A) B.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012海南,13C)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011天津,3C) D.某同学感冒发热39 ℃,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2010四川,4C改编),[自主尝试] ________ 【解析】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需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一般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B项正确垂体功能受损,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减少,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产热,D项正确 【答案】A,[提醒] 酶与激素的区别,内分泌 细胞,蛋白质、多肽、固醇、单胺等,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所有的 活细胞,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作为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链接提升】 1.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2.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1)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如图甲所示),(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如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过程,如图乙所示),跟踪训练 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下丘脑—垂体系统”请回答:,(1)下丘脑中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完成兴奋的传递,兴奋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因感冒而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下降,感受这一变化的部位是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将信号传送至垂体使ADH的释放量________,尿量增多图中ADH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的分泌量均会增加,以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

      其中激素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激素B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下丘脑,减少,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细胞,被灭活(或降解),【解析】(1)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兴奋经过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感冒时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感受这一变化的部位是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信号传到垂体使ADH(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寒冷条件下,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其中前者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后者由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或降解)1.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2013全国大纲,1A)( )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 2.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012全国新课标,4C)( )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

      3.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C)( )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相对大√,×,×,4.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能引起足够的刺激 5.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2012上海,24C改编)( ) 增大Ca2+通透性,更有利于神经递质释放,将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 Na+通道打开,为协助扩散×,×,√,7.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 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 8.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2010北京,3D)( ) 多肽的合成在核糖体内完成×,√,9.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A)( ) 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 10.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2010江苏,22B)( ) 雌激素增多,促进卵细胞的产生。

      ×,√,题型九 模式图类 模式图类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生物体的生理及相互联系,此类试题多以模型的形式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 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 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自主尝试] ________ B,【解题指导】 (1)审题意、辨概念——看清图解中的每一个标识,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概念,如“M”、“+”、“-”等 (2)理知识、明实质——理清图解中涉及哪些知识点,找出本质的联系,如该示意图为反馈调节 (3)深思考、定答案——把握了图示中基本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后,一定要深入思考,要能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垂体分泌的M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属于体液调节,由此确定答案选B方法总结】 生命活动调节模型解读 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化学信号)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若a为胰岛,b则是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C,【解析】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示意图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激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根据③的生理作用可知:该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