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同步检测试题.doc
11页14 《故乡》同步检测(满分:80分 时间:3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4分)1.填空3分)(1)《故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别故乡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____________的愿望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根据篇幅本文是______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情节、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字的形、音、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阴晦 hu@ 昏暗 / 易主 y@ 容易 / 抖着 d%u 颤动 / 瓦愣 l6ng 沟条B.萧索 shu% 冷落 / 胯下 ku4 倒台 / 祭祀 s@ 典礼 / 装弶 ji4ng 捉鸟C.秕谷 b! 不饱满 / 无端 d1n 缘故 / 如许 r* 如果 / 愕然 6 吃惊D.嗤笑 ch9 讥讽 / 深黛 d4i 青黑色/ 寒噤 j@n 打哆嗦 / 偶像 %u 木、泥人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鄙夷:看不起。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阴晦:阴沉昏暗 苏生:苏醒,重视C.愕然:吃惊的样子无端:无缘无故 D.惘然:茫然不觉 髀:大腿 4.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2分)(1)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__________(隐 瞒 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__________(凄惨 凄楚 凄凉)3)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__________(涌 流 淌 说)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4)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凉 悲哀 悲痛 )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①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②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③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宏儿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6.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4分)①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②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 )③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④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7.下列景物描写句子感觉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A.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B.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C.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8.与下面文字衔接起来最连贯的句子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A.但父亲终于带他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9.下列不能表现农村萧条败落的一项是 ( )(2分)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C.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10.选出对《故乡》主题概括不准确的一项( )(2分)A.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B.这篇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表现了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悲惨现实,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可悲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希望下一代亲密友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C.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悲惨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D.这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凋敝、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同时指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11.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9分)(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2分)(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2分)(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2分)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4)【人物宣传】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搜集整理了关于鲁迅故里的材料,准备张贴在宣传栏里,但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提示帮他修改3分)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2年多的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①【A】处画线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二、阅读理解(46分)(一)小语段阅读(9分)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xing,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x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横着( ) 影xio( ) 心x(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2分)(3)文中“禁不住悲凉”中“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佳处”中“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
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杨二嫂特意登门看“我”的目的是什么?(2分)2.节选的语段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杨二嫂前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1)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2分)(2)从记叙的顺序看,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属于什么顺序?其作用是什么?(2分)(3) 小说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意在揭示什么?(2分)4.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1)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2)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2分)①“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②“阿呀阿呀,真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我认为______句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19分)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 ),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①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你瞧,它像什么?”②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③或者说就是一颗心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④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