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26组小学科目二简答题.doc
12页近代教冇的变化①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 教育的世俗化④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20世纪后教育特征① 教育的终身化② 教育的民主化③ 教育的多元化④ 教育的全民化⑤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调查研究步骤① 明确调查目的② 制定调查计划③ 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④ 实施调查⑤ 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4行动研究步骤① 发现问题② 分析问题③ 设计研究方案④ 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⑤ 总结与反思⑥ 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① 牛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冇目的① 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②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③ 人口的结果影响教育的发展④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8学校教学独特功能① 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岀社会性规范②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③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④ 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① 顺序性一循序渐进② 阶段性一根据学牛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③ 不平衡性一抓关键期④ 互补性一长善救失⑤ 差异性一因材施教① 导向功能② 激励功能③ 选择功能④ 评价功能11社会本位论观点① 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② 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③ 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12教师劳动特点① 强烈的示范性② 独特的创造性③ 劳动的复杂性④ 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⑤ 劳动效果的隐含性⑥ 长期性13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1)学科专业素养①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③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④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①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4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① 关注生存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② 关注情境阶段: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 果③ 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 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15新教师成长途径① 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② 借鉴他人经验,加快口身发展③ 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④ 反思教学经验① 社会需求② 学科知识水平③ 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④ 课程理论17学习者中心课程论观点①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② 课程以学牛的兴趣为核心来编排③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④ 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18课程实施结构① 安排课程表② 确定分析教学任务③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④ 选择确定教学模式⑤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⑥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 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① 学习材料的性质②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③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④ 识记的方法⑤ 吋间因素⑥ 情绪和动机20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① 明确记忆口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③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⑤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①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② 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③ 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④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① 问题的特征② 已有的知识经验③ 定式④ 功能固着⑤ 原型启发⑥ 情绪耳动机⑦ 个体智力水平23学习动机功能① 激发功能② 指向功能③ 维持功能24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 学牛归因信念的训练②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③ 学生成就口标的引导④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⑤ 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⑥ 学牛自我效能的增强25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 表达明确的期望② 提供明确,及吋口经常性的反馈③ 合理运用外部奖励④ 有效运用表扬26促进学习迁移教学① 精选教材②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