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6407338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 室 温: 气 压:成 绩: 教 师: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硫酸刺激浓度反射时(sec.)No1No2No3Mean0.5%22.1323.0021.6122.251%18.6616.5317.1217.44(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发生屈发射右后肢最长脚趾基部环切皮肤,剥净的皮肤将右后肢去皮的最长脚趾浸入0.5%硫酸中无现象右后肢皮肤完整的脚趾浸入0.5%硫酸中发生屈发射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背或腹部发生抓反射续表2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2%普鲁卡因麻醉右侧坐骨神经每隔1 min将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完整部分)浸入0.5%硫酸中 8 min后屈反射消失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蛙右侧背或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 15 min后抓反射消失左侧最长趾浸入0.5%硫酸中发生屈发射毁脊髓左侧最长趾浸入0.5%硫酸中或刺激蛙体任何部位无现象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是指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

      而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所以,实验中用0.5%H2SO4和1%H2SO4刺激时蟾蜍,前者的反射时较后者反射时多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① 屈反射: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同侧的肢会产生屈曲反射 对应的反射弧:趾部皮肤(感受器)→坐骨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② 抓反射:背、腹部的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受刺激部位挠抓的动作 对应的反射弧:背或腹部皮肤(感受器)→脊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分析:1、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蟾蜍发生屈发射,说明反射弧是完整的2、将右后肢去皮的最长脚趾浸入0.5%硫酸中,蟾蜍无屈反射现象,这是因为皮肤是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剥离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屈反射现象。

      3、刺激右后肢其它无损伤的部位时,发生屈反射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感受器是反射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射需要感受器4、用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腹部,发生抓反射,说明反射弧是完整的,可以进行完整的反射活动5、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线上夹一颗浸有2%普鲁卡因溶液的棉球,然后用0.5%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蟾蜍一开始是有反应的,这是因为普鲁卡因对神经有麻醉作用,而传入神经是由多根神经组成的,细的先被麻醉,粗的后麻醉,一段时间后,坐骨神经完全被麻醉,屈反射消失由此推断,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6、屈反射消失后,一段时间后,抓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而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脊神经,此外,髓鞘在不同的神经中,厚度也不同传入神经较薄,传出神经较厚,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屈反射较抓反射先消失7、毁脊髓后,再对蟾蜍进行刺激,蟾蜍对刺激都无任何反应,说明脊髓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脊髓是神经的低级反应中枢,毁髓后,传出神经后的反射无法完成,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思考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测得的反射时较一般测得的大,其原因分析。

      答:其原因可能是在解剖蟾蜍分离坐骨神经时,伤害到附近的血管,对坐骨神经也有所损伤此外,可能在分离过程中将蟾蜍皮肤表面分泌物沾到坐骨神经,造成反应灵敏度下降,反射时变长小结:1、蟾蜍毁脑一定要充分,且必须等脊髓反射恢复后才进行实验2、分离坐骨神经时要小心,不要伤害到神经及附近的血管3、每次实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相同,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4、每次用硫酸刺激后,均应迅速用清水洗去蛙趾皮肤上的硫酸,洗后应用吸水纸吸干,防止再刺激时硫酸被稀释三、结论反射时是指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建立在反射弧完整性的基础上,只有这五部分都完整,才能保证反射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生理结构遭到破坏,都会使反射活动无法实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