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学习者思维参与.doc
3页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学习者思维参与=“news_bd”> 九九乘法表是 Excel 中单元格混合引用的典型题例,学生感觉难度大,即使会做了,往往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往教学中简单强调公式记忆,忽略对公式意义的理解;注重知识内容的解析,忽略学习者思维的参与微课程《九九乘法表》以一个 Excel 文件为实例,抓屏操作并配以动画强调提示,使学习者从已有知识切入,质疑、假设、取证、分析、交流,得出结论,一步步经历九九乘法表公式的来历在微课学习中,由相对引用到绝对引用,经历从直觉错误到正确结果的思考过程; 由多次复制公式到一次拖拽成九九乘法表,体会 Excel 公式的魅力; 由单纯数字结果到出现运算过程的九九乘法表,感知学无止境 一、微课程设计制作中容易忽略的几个环节 微课程,选题内容一般为学科的重点或难点在微课程短短几分钟时间内,试图将重难点内容讲精、挖深、解透,势必顾此失彼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注重内容解析,忽略学习主体的思维参与微课设计制作中忽略学习者思维参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给出主题,缺乏切入平台,忽略思维的起步台阶 2. 三言两语道出研究问题,跳过发现问题的环节,忽略学习者探究的欲望。
3. 自始至终不间断的讲,没有留出思考的空间,忽略学习主体的参与 4. 从已知的角度解决难点问题,没有初学者设疑取证分析自我修正的环节,忽略构建、探究的过程 5. 直接提出既定的解决问题方法,没有放手渔,忽略思维习惯培养 6. 急急忙忙奔结论,缺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中的行为参照,忽略思维提升步骤 7. 结课简单总结复习,缺乏延伸联想,忽略思维迁移 二、遵循学习心理和教学方法,指导微课设计与制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也发生调整和改变教学的作用就是修正和改变学生的疑似概念学习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经历建构和思维得到的知识,是从知识、方法、目标、形式四个维度深刻理解的知识,相反没有已有经验的新知识,是空中楼阁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形成; 创设学习情境,架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组织协作学习,引导思考和讨论等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用探索、发现方法建构新知识; 提出假设,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加以验证,结合已知事物和现象联系和思考当前学习内容。
探究—研讨教学法认为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习者获得终生受用的方式、方法教学就是提供特定情境来培育、促进、强化和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欲望、发现欲望、创造欲望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持久动力,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积极地投入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助产士的角色,为学生们学习科学接生兰本达教授认为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有结构的材料能够引起经历经历中的交流质疑,是对信息进行整理、甄别、比对、处理、加工和推理的思维参与过程看似简单的交流活动,其实质是学习者倾听、分享、接纳、合作、质疑、怀疑、证据、自我修正、情感交流等思维参与的过程 三、《九九乘法表》设计制作中落实学习者思维参与的几点做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明白了学习心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育技术,渗透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策略,落实教学环节微课程《九九乘法表》设计制作中,从切入主题到引出问题,从过渡语言到停顿留白,从一个问号到一个表格; 从界面布局到结课迁移学习,无不让学习者从现有基础入手,层层扎实知识建构,步步深入经历探究,环环紧扣思维参与 1. 一句熟悉话,切入主题语音:一口气背出九九乘法表,是小学的功课; 一笔写出九九乘法表,是今天的学习。
前半句话———背九九乘法表,画面配合出现动态的一笔一画过程式的1 ×1 =1,颜色丰富,颇似小学生稚嫩且认真的手笔后半句———写九九乘法表,画面出现 Excel复制公式快速拖拽出九九乘法表画面从人人皆知的熟悉亲切的小学数学背九九乘法表的情景切入,转入一笔写出九九乘法表这个课程内容,起点从低到高,难度从易到难,知识从已知到未知起始一个铺垫,借助一个台阶,实现一个跨越,达到指定高度短短两句话,承转起接,自然到位,严丝合缝 2. 一个已知点,引出问题参照已有的数学和 Excel 知识,在 B3 单元格输入公式,等于被乘数乘以乘数,即 =B2* A3,然后复制公式做了,结果错了参看图1错在哪儿了? 问题抛出,引课到此完成从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角度理解,每一个微课程都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怎么设计伏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该微课的引课环节没有直接给出正确公式,而是从学习者已知单元格相对引用这个水平去做,引出错误结果已有知识和水平,是学习者目前能够迈出门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台阶的起始平台。
从熟悉的情景引入,学习者自己发现了问题,这时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随之产生,猜想、质疑、分析、取证、思考、交流所有思维活动随之而来 3. 一个短停顿,留出思考空间 语音:这不是九九乘法表,简直是一本万利书! 问题出在哪儿了?这时候课件中间有一个短停顿,目的是给学习者留出思考的空间按照已有经验去做,却错了,这时开始质疑自己错在哪儿了? 公式错了? B3 单元格结果正确,为什么复制公式,其他单元格却错了? 怎么做才能得出九九乘法表? 翻教材看看,上百度查查质疑同时,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著名科学启蒙教育专家刘默耕先生曾提出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思想,倡导教学应选择突破点,然后向纵深挺进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学向纵深挺近的步骤之一微课程,内容少,向纵深挖掘是设计要点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但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入口,朝着精、深、透目标设计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扎实,印象深刻,自信倍增,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像掘井,遍地开花,只能是浅尝辄止;只有朝一个目标深挖,再深挖,必将掘井及泉 4. 一个小表格,搭建思维平台 短暂停顿思考后,推测错误产生,也许是公式有误。
语音:B3 单元格,一一得一,正确D3 单元格有点儿问题,现在等于 D2* C3,在乘法表中,应该是 D2* A3,三乘以一等于三,同样的问题出现在 C5、B7 等其余单元格中与语音同步,在界面右侧空白处渐次列表显示选取单元格的现有公式和正确公式 四、结语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设计制作高质量微课程的探索,是每个远程教育工作者的永恒命题如何恰当运用技术展现内容,如何在几分钟微课程中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如何保持学习者持续的学习兴趣,如何确保学习者有效的思维参与,远程教学中如何促进交流质疑任重道远,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