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八-3-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及防治课件.ppt
3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原因及防治原则,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贮藏与养护是中药调剂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贮藏养护知识和复杂的操作技术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可能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变味、风化等理化变化,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质量变异现象,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原因及防治原则,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药材、饮片质量变异的原因及防治原则,1.,药材本身的性质,(,1,)药材含水量,(,2,)药材化学成分,2.,外界环境因素,空 气,霉 菌,虫 害,温 度,日 光,湿 度,中药材、饮片质量变异的原因及防治原则1.药材本身的性质,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发硬、黏结、褪色等,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发硬、黏结、褪色等,(二)影响中成药变异的外界因素,1.,包装容器,合理选择容器贮存中成药,不仅可以保护中成药的完整和清洁,重要的是能防止微生物、虫害等的侵蚀,保证药品质量,2.,贮存时间,中成药贮存时间过长,易受潮湿、温度、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最终导致不能应用,中成药的质量变异及,原因,(二)影响中成药变异的外界因素中成药的质量变异及原因,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一、,生霉,(一)生霉的原因,俗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不治病”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常见霉菌的种类,常见的有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等多种霉菌有的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有强烈毒性,毒性为砒霜的,68,倍,霉菌孢子,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青霉菌,常见霉菌的种类 常见的有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等多种,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1,、中药内含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许多药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醣类及粘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2,、受潮湿影响,药物本身含水分过高,药材从外界吸收水分;,3,、中药本身“发汗”;,4,、生虫后引起发霉;,药材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并散发热量,使药材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这就给微生物创造了生活的条件,从而引起霉变另外,药材生霉以后也易引起虫蛀,形成恶性循环发汗:药材受到焖热时内部的水分会蒸至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发汗”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另外:环境不洁 外界环境不清洁,也,是药材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易受霉变的中药有车前子、大青叶、马,齿苋、独活、紫菀等另外:环境不洁 外界环境不清洁,也,1,水分控制法,(三)生霉的防治方法,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对湿度不高于,70%,,,2,温度控制法,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的防霉作用,3,密封法,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氧气,,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高温灭菌法:,通过日晒和烘干法,可以使药材水分散失,水蒸(煮)等高温灭菌方法而使霉菌生长受到抑制冷藏防霉法,:,温度在0,-10,1 水分控制法(三)生霉的防治方法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简易防治措施,:,1、,干燥防霉法,:,曝晒、摊晾、,烘干、阴干或木炭、石灰等干燥剂2,、,化学熏蒸,法:,利用防霉剂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如氨水熏蒸法简易防治措施:,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二、虫蛀,1,、定义 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2,、害虫对药材的危害通常表现以下几方面:,(,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 害虫将药材蛀蚀成空洞,严重时内部蛀空,使药材重量减少、有较成分丧失,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二、虫蛀,(,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 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分泌物、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生螨的狗,螨虫皮肤病,鼠害引起的出血热,鼠疫杆菌,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生螨的狗螨虫皮肤病鼠害引起的出血热鼠疫杆菌,3,、中药性质与虫蛀的关系,(,1,)药物的成分 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2,)药物的质地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状况容易生虫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不易生虫3,)药物的完整度 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4,)药物的加工炮制,3、中药性质与虫蛀的关系,虫蛀,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1835,C,,相对湿度,70%,以上,中药的含水量,13%,以上,4,、害虫的来源,虫蛀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4、害虫的来源,有害昆虫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1,、,甲虫类,:,如米象、谷象、药谷盗等2,、,蛾类,:,如印度谷蛾、地中海粉螟等3,、,螨类,:,常见的有粉螨、干酪螨等口服中药中活螨和螨卵的检查已经列为专项质量检测项目,5,、常见的有害昆虫和种类,豹纹蛾,有害昆虫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5、常见的有害昆虫和种类豹纹蛾,6,、虫蛀的防治方法,(,1,)温度处理法,冷藏和高温处理,,常用的高温法有,曝晒法,、,烘烤法,、,热蒸法,及,远红外高温法,等2,)化学杀虫处理法,常用的,液体熏蒸杀虫剂,有氯化苦、固体熏蒸剂有磷化铝6、虫蛀的防治方法(1)温度处理法冷藏和高温处理,常用的高,6,、虫蛀的防治方法,(,3,)气调养护法,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近年来采用充氮降氧法贮藏中药取得了显著成效4,)传统养护法,最常用的是,对抗法,它是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成分,或,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作用,,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如泽泻与牡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牡丹皮不变色,6、虫蛀的防治方法(3)气调养护法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昆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35(2232最适)。
仓库中的害虫一般能耐3845的高温,高于48为致死温度,在10以下停止发育,4以下不能存活中药材含水量11时易生虫并受虫蛀,而78月是害虫最容易繁殖的时间昆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35(2232,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和空气、日光的影响而引起中药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部分花、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主要原因:,1、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稳定(如含酚羟基成分),,2、由于酶的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而产生新的有色物质3、中药在加工干燥的过程中,因火烤、曝晒致温度升高而变色,,4、因霉蛀后用硫黄熏蒸也会变色三、,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如药材储存不当,可使色泽改变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和空气、日光的影响,易变色的药材有:,玫瑰花、月季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红花、金银花、槐花、莲须、莲子心、佛手片、通草、麻黄等简易防治措施,:,1、,密闭法,:,箱或缸密封,密闭前检查水分含量,使其达到标准再密封;,2、吸潮法:,生石灰吸潮,或机械吸潮法吸潮3、晾晒法:,在干燥的天气摊在户外通风处,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晾晒;,4、通风法:,掌握仓库温湿度,定时通风。
易变色的药材有:,“,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等;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中药泛油的原因:,1,、中药本身的性质 果实种子 脂肪油,2,、温、湿度的影响,3,、贮藏养护不善 重压,4,、贮藏年限的影响,三、,走油,“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含植物油脂多的中药(杏仁、桃仁等)出现内外色泽严重加深,油质渗透外表,具有油哈气;,含粘液质多的中药(天冬、党参等)质地变软,外表发粘,内色加深,但无油哈气;,动物类药材(刺猬皮、九香虫等)躯体易残,色泽加深,外表呈油样物质,酸败气味强烈等;,易泛油的中药有牛膝、天冬、玉竹、杏仁、太子参、北沙参等含植物油脂多的中药(杏仁、桃仁等)出现内外色泽严,简易防治措施,:,1、,密闭法,:,木箱或缸密封,密闭前检查水分含量,使其达到标准再密封;,2、吸潮法:,生石灰吸潮,或机械吸潮法吸潮,此外,易吐糖走油变黑的药材要勤进勤销、先进先出,宜放于通风凉爽的地方,防止积压和变质简易防治措施:,筛选检查“泛油”药的方法,1,、眼观:,通过目测来发现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外色泽的细微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现象。
如枸杞子,如果枸杞子表面色泽发暗、发黑,互相粘连,糖分溢出,基本上就可以从目测中得知已经“泛油”了2,、手摸:,用手来直接检查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的疲软程度,表面有无油腻感及发粘等现象如党参,如果表皮内外色泽暗淡,断面有油溢且手感疲软粘乎,即为“泛油”现象;如乌梢蛇,如果蛇体呈灰暗色或者色泽暗淡,折之疲软不易断开,即是“泛油”的特征3,、鼻闻:,通过鼻闻如果闻到中药材及其饮片发出“哈喇”味或者其它异常的刺激性气味时,也可以此判断此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已经“泛油”如刺猬皮,其发出的气味应是特有的腥香味,如果产生其它异常气味,就可能已经“泛油”了筛选检查“泛油”药的方法,对“泛油”药的调理,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理2,、烘干法:,烘干法的使用应分别对待,对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动物类药材应控制温度,防止出现烘焦、肢体断裂等3,、炒炙法:,九香虫如出现“泛油”,可以使用炒炙法。
把九香虫放入铁锅内加热轻炒,出锅后放入绵纸上待其吸附部分油脂后,密闭保存4,、酒润回色:,此法常用于不能用水而又易“泛油”走色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如枸杞子等,枸杞子疲软变黑色后,可用适量的酒喷淋表面,待枸杞子回润后,再合理以硫磺火闭薰,取出后枸杞子表面即鲜红亮堂对“泛油”药的调理,五、散气走味,是指中药原有的气味变单薄或消失了挥发油含量丰富的药材容易散失气味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挥发油被氧化时间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