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混合结构房屋的砌体结构设计.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77786533
  • 上传时间:2024-08-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1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提要结构布置及其特点;空间作用 → 静力计算方案;高厚比验算计算简图;内力计算;控制截面;承载力验算§15.5 混合结构房屋的砌体结构设计 组成组成混合结构房屋 → 主要承重构件 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房屋 R.C.砖、木、轻钢等组成:楼盖、屋盖、墙体 纵向 横向 柱、基础、楼梯、挑梁、过梁、雨披,等等 15.5.1 承重墙的结构布置1.结构布置 → 选择构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机地“编排”→ 技术 艺术2.合理性:关系到房屋的强度、刚度、 稳定、造价、设计、施工3.方案的类型:依据承载体系、 荷载的传递路线 四类 (1).横墙承重方案 开间较小、横墙间距不大,板可直接置在横墙上 → 住宅、公寓等 传递路线:屋(楼)板 → 横墙 → 基础 → 地基 特点:①.横墙承重、纵墙围护、洞口设置较自由;②.横墙多、间距小、又有纵墙联系; → 横向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 抗震 抗风 等好 不均匀沉降的调整③.布置简单、施工方便,但用料较多;④.功能布置不够灵活。

      (2)纵墙承重方案 空间要求较大(厂房、仓库、会议室等) 竖向荷载传递路线: 板 → 次梁 → 主梁(屋架) → 纵墙 → 基础 → 地基 特点:①.纵墙承重, 横墙可变、布置灵活 ②.门窗大小及位置受到一定限制 ③.横墙少 → 横向刚度小 → 整体性差 (3).混合承重方案: → 纵、横墙联合 适用于功能房间大小不一 传递路线:楼(层)面板 → 梁 → 纵墙 → 横墙 → 基础 → 地基 特点: 布置灵活、空间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 适用: 教学楼、办公楼、医院等 (4)内框架承重方案: → 厂房、车间 → 底层商店上部住宅等 传递路线:楼(屋)面板 → 梁 → 外纵墙 → 外纵墙基础 柱 → 柱基础→ 地基 特点:①.较大的使用空间、平面布置灵活 ②.基础形式不一,施工较复杂 → 易不均匀沉降 ③.横墙较少 → 空间刚度较差。

      15.5.2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由多种构件组成(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 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 墙、柱作用最大; → 墙、柱的设计成为重点; 设计 内力计算 截面设计内力计算 → 计算范围 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计算尽量简单因此,首先应解决空间工作即: → 程度程度 大 小1、水平荷载下混合房屋的受力机理 为此,例举如下(P353 图15-30 单层)①.无山墙: 水平力 → 纵墙 → 基础 → 地基 可见,△P取决于纵墙的刚度,而屋盖的刚度只保证在传递水平力中两边墙体顶部位移相同, →比拟为排架 墙 → 柱 屋盖 → 横梁 平面排架问题; 属于平面受力体系; 静力计算 → “结力”解决 ②.有山墙:传力路线:水平力→ 外纵墙 → 纵墙基础 → 地基 屋盖结构 → 山墙 → 山墙基础→地基 显然,各单元墙顶的“△”不同 △max在中部 离山墙远→ 约束小 总水平位移 uS=u1+u2 影响因素 纵墙刚度 屋盖结构水平刚度 山墙的刚度 ∴ uS≤uP而其中 u1 --- 屋盖平面内产生的弯曲变形 → 取决于屋盖刚度及(横)山墙间距 → 屋盖刚度↗及(横)山墙间距↘ u1↘ 空间作用明显→空间性能好 → u1↘ u2 --- (横)山墙顶面水平位移 → 取决于山墙刚度 刚度↗→ u2↘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 用于反映房屋空间作用的大小; 令:屋盖为在水平面内支承于横墙上的剪切型弹性地基梁;纵墙(柱)为弹性地基; 由理论分析可得:其中,uS --考虑空间工作时,外荷载作用下房屋排架水平 位移的最大值;uP --在外荷载作用下,无横墙平面排架的水平位移;k -- 弹性系数,取决于屋盖刚度;s -- 横墙间距。

      η↗ → 空间作用↘;反之,空间刚度↗ ∴η又称为考虑空间作用后,侧移折减系数,而k值难以确定 → 试验 → 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根据测出的uS,uP → k值,并结合实践经验,→ k 与屋盖类型(1,2,3)有关l 1类 k=0.03 小l 2类 k=0.05 ↓l 3类 k=0.065 大η取决于 S横墙间距 类型(屋盖) P355表15-8 2.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空间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多 → 屋盖刚度、横墙间距S、屋架跨度、 排架的刚度、荷载类型、房间作用等l而主要是 屋盖刚度 横墙间距 以此将混合结构静力计算方案划分为三种 ⑴.刚性方案→ 空间刚度很好,uS/H很小, 墙、柱顶△≈0 计算简图为: 当η< 0.33时 → 刚性方案 ⑵. 弹性方案: → 空间刚度差 → uS≈uP → 不考虑空间作用 → 平面排架(框架)计算; 当η> 0.77时 → 弹性方案, 设计中应避免。

      ⑶.刚弹性方案:介于上述两者间; 0 < uS < uP ,不能忽略η=0.33~0.77→ 计算时,可转化为平面排架(框架),只不过要在排架顶端加一个弹性支座 3.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的横墙1.刚性、刚弹性方案的前提,构造条件 横墙①.有洞口时,其水平截面积 ≤50%,整墙水平截面积②.墙厚 ≥180mm③.单层墙长 ≥其高度; 多层墙长 ≥H/2(H --- 横墙总高度)④.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并采取措施保证房屋的整体性 l2.umax①.①.单层单层:式中:P1 --- 作用于横墙顶端的集中水平荷载,此处,P=W+R 柱顶反力n --- 两相邻横墙的开间数;W --- 每开间中作用于屋架下弦、由屋面风荷载(包括屋盖下弦以上一’ 段女儿墙上的风荷载)产生的集中风力R --- 假设排架无侧移时,开间柱顶反力;H --- 横墙高度;E --- 砌体弹模;I --- 横墙的惯性矩→ 可近似取横墙毛截面计算,当横墙与纵墙连接时,可按I型或[ 型截面考虑,与横墙共同工作的纵墙部分的计算长度每边S≈0.3Hτ --- 水平截面上的剪应力, ξ--- 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ξ≈2.0A --- 横墙水平截面积 → 可近似按毛截面积计算;G --- 砖砌体剪模 ②.多层式中 m --- 房屋总层数。

      P1 --- 假设每开间框架各层均为不动铰支座时 第i层的支座反力Hi---第i层楼面至基础上顶面的高度 15.5.3 墙、柱高厚比验算→ 确保其稳定性 施工阶段 使用阶段 关键 [β]限值 实际β一.[β]及其影响因素:1. [β]由实践经验确定: → 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水平 → P357 表15-9 2.影响因素①.砂浆强度等级: → E → 砌体刚度 等级↗→[β]↗②.砌体截面刚度 → 刚度↗ → 稳定性↗ → 洞口→ 刚度↘→稳定性↘→对[β]修正③.砌体类型: 刚度:毛石砌体< 砖砌体 < 组合砌体 [β]石< [β]砖 < [β]组 ④.GZ的间距及截面大小: 间距↘→约束↗→ 稳定性好 → [β]↗ 截面大 → 稳定好 → [β]↗⑤.横墙间距S: S↘→ 刚度↗,稳定性↗→由H0来考虑⑥.支承条件: → 约束↗→ 刚性好 → 稳定性↗→ [β]↗ →由H0来考虑 二.高厚比验算:1.墙、柱高厚比验算:→ 无壁柱 (15-53)式中 H0 --- 墙、柱计算高度 使用情况 层数 跨数 吊车 类型(房屋) 约束情况 → P357 表15-10 h ---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应的边长;μ1 --- 自承重墙[β]的修正系数,与墙厚有关 ( 承重墙时 μ1=1.0) h=240 μ1=1.2 h=90 μ1=1.5 90 < h < 240 μ1=1.2~1.5直线插入值。

      △ 若上端自由,尚可对[β]↗30% △ 对h < 90,但两面用M≥10的水泥浆抹面时取h=90,进行验算. μ2=1-0.4 bS/s μ2 --- 有门窗洞口墙[β]的修正系数 bS --- 在S范围内洞口总宽度 s --- 相邻窗间墙、壁柱间或GZ间的距离 注:1. μ2≥0.7 2.当洞口高度H洞≤1/5墙高H墙时,μ2=1.0 3.当s≤ μ1 μ2 [β]h 时 → 不用验算 4.变截面柱应分上下截面分别验算 5.有吊车,但荷载组合时不考虑吊车作用者,其变截柱上段H2 P357表15-10采用,下段H0按下述采用: ①.当 时,取无吊车的H0 ②.当 时,取无吊车的H0,乘以修正系数μ Iu --- 变截面柱上段的惯性矩; II --- 变截面柱下段的惯性矩; ③.当时,取无吊车房屋的H0,但在确定β时, 应采用上柱截面 对设构造柱墙使用阶段高厚比验算: 整片墙: (15-56)其中 μc--- 带GZ墙[β]↗系数, (15-57) γ---系数 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γ=0 (0~1.5与砌块的类型有关) 砼砌块、粗料石、毛料石 及毛砌体γ=1.0 其他为 γ=1.5 bc --- GZ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 GZ间距、此时S取相邻构造柱间距 当bc/l > 0.25时,取bc/l=0.25 当bc/l < 0.05时,取bc/l=0注:不适用于施工阶段?构造柱未施工 2.2.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 整片整片 壁柱间墙壁柱间墙 (1)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15-55)式中 → 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 → 带壁柱墙截面的回转半径; I,A → 带壁柱墙截面D的惯性矩和截面积; 当计算H0时,S取相邻横墙间距SW,在确定i时,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可按下列规定采用:a.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可取窗间墙宽度,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缘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的1/3;b.单层房屋,可取壁柱宽+2/3墙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距离;c.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可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2)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 → 按无壁柱墙验算 (15-53)计算H0时,S取壁柱间距且一律按P357表15-10中刚性方案考虑 例题 P 358例 15-11 15-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