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幼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未来人生道路的影响.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40991925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幼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未来人生道路的影响摘 要 :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 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 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因而,我 们可以由此理论推出,幼年的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响关键词:家庭教育、特点、目的、影响、对策在现当代的心理学当中 ,诸多的采用了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的理论 , 当中就有一条著名的“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 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 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 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 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 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 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 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 )情结和厄勒克 特拉(Electra )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 生理上的性爱。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 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因 而,我们可以由此理论推出,幼年的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未来有着至关重 要的影响所谓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 行的教育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形式,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的 细胞,是所有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内容几乎包含了社会教育的 全部过程,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人生的长途中,孩子总是从家 庭教育的“ 原始 ”环境中源源不断地吸取营养,使青少年儿童的性格形成一种 基本定势一、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丨教育上具有亲近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 在血缘关系,在感情和思想上交流相对轻松自然 ,且两者相互拥有较为深厚的感 情基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相对充分的了解;„ 2〕教育上具有渗透性,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常年共同生活, 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教, 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成人 的行为、语言, 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内容, 家长的一言一行自觉或 不自觉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3〕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和长远性, 幼年的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最早的教育 , 具有先入为主的功效, 在心理学上具有首因 效应, 即最早的教育印象最深刻, 影响最深远。

      „4〕教育者的条件特殊, 学校的教 师,虽然能力水平不一,但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而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家 长,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方面的训练,一般都欠缺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教育能 力相对薄弱一些学校的老师,主要任务是从事教育工作,而家庭教育,一般都 是父母在工作之余,利用的是业余时间教育子女,随意性较大,时间和精力也是 很有限的二、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成人”教育即教育 青少年儿童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 ,做人应当具有哪些重要品 质等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家庭教育注重“成人”的成功例 子许多著名学者都宣称自己的成功是勤奋、锲而不舍的结果,而这些优良品质 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幼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如著名作家老舍在《我 的母亲》中写道:“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在者,“成人” 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如果无法将孩子教育成德行兼备、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即 使是“成才”,也将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其次,家庭教育还应当注重子女的“成 才”教育,其中包括培养孩子适应环境以及社会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 子的创造力;让孩子获得部分知识,掌握一些技能。

      而学校教学和家庭教学最大的 不同就在于,学校所教的多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青少年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学 到的则更侧重实践经验,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庭教育即为挖掘 孩子的某一方面突出潜能加以重点开发三、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 ,现在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很令人担忧一份全国 22 个省市对4〜16岁青少年儿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 率在6. 32〜16 %之间也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指出,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 儿有或轻或重心理障碍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是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 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也是影响青少年儿童 一生发展的大问题其间 , 又以家庭教育的影响为最一)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情绪气氛以 及家庭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的人际 关系及家庭生活方式 , 作为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 对幼儿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 响家长人际关系和谐 , 孩子也相对乐于交往;家庭生活有规律 , 孩子也通过模 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即使进入一个新环境也能很 快适应。

      家庭情绪气氛则是指家庭集体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能通过孩 子的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反映出来内蒙古师范学院调查数据表明,在关系融 洽、成员心情愉快的家庭中 , 青少年儿童也会感到愉快、安全在情绪表现上 , 比较稳定,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行为表现上 ,由于心理压力小 ,则表现 得开朗、 好奇心强、 爱探究 , 而较少表现出退缩与焦虑相反 , 在家庭关系紧 张 , 人与人之间总笼罩着一层阴云的家庭里 , 青少年儿童在情绪表现上变化比 较大 ,消极情绪较多;在行为表现上 ,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提心吊胆怕受到惩 罚 , 或表现得急躁暴戾、易激惹、易攻击 , 或表现得孤僻、冷漠、退缩 , 从而形 成不健全的人格二)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 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它是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和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提出的家长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完整具有 显著的相关有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做到理智施爱 ,表现为 “在孩 子起床后 ,大人帮着叠被 ,“收拾”,致使孩子的独立性较差 ,不能够 “自己照 顾好自己” 父母的包办 ,使幼儿的行为常表现出怯懦、 退缩, 在有许多陌生 人的场合下 ,不敢当众发言,因此 ,青少年儿童主动、 勇敢的品质也发展较差。

      而在父母能够放手、不大包大揽、理智施爱的家庭里 ,孩子主动、勇敢的品质发 展较好 ,其家庭主人意识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自豪感、 责任感和归属感都随着参 与家庭事务的过程而发展起来三)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其教育观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直接 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如何同样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调查中,该校将家长的 文化程度从高到低依划分为硕士、双学位、本科、专科、中专、高中、初中等几 个层次 , 依据这一情况及统计的需要 , 把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家长定为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 ,而具有专科以下学历的家长定为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在文化 程度高的 53 名家长中 ,有 39 名家长的教育观较正确 ,占到 74 %而在文化程 度低的 22 名家长中 ,有 10 名家长的教育观较正确 ,占 45 %从这组数据的对 比中可以看到 ,家长的文化程度高 ,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在家庭教育 中 ,他们看问题比较客观、全面、 理智 , 在对待子女与自己的关系上 ,能够了 解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 育四、对于家庭教育的建议(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融洽家庭的人际关系,改善家庭生活方式。

      提高家 长的思想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实施有效教育方法从环境开始改变,为下 一代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变“智育型”为“素质型”,“主观型”为“研究 型”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尊重和理解子女的想法,与子女多进行平等的 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三)提高家长自身科学文化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可通过书本、电视等媒 介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了解,将家庭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去参考文献:【1】高 峻:《家庭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安徽电子信息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2.20【2】曹长德:《试论家庭教育的目的》 教育科学 1998【3】龙 梅:《试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2002.9【4】解 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5】王 星 ,王 辉:《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西 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10【6】翟 宏 ,傅 荣:《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标准》 赣南 师范学院学报 1999【7】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8】鄂玉祥:《家庭教育不应被忽视》 杂谈 2004【9】屈淑兰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6【10】王文杰:《当前家庭教育亟待实现六个转变》 教学与管理 2005.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