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莲说》(可编辑).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932021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02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莲说》第一篇:《爱莲说》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它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主要从内容: 通过写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婉约相比,莲花可谓花中君子者也,高度赞誉莲花的气节和品格。

      读后感: 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楚怀王时,屈原被怀王理解,被自私的士大夫们排挤,他是孤独的,但屈原爱国爱民的志向矢志不渝,他像莲花------花中之君子者也,将永垂不朽矣! 第二篇: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并学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 学生准备: ① 查找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指导语:(出示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借此积累其相关诗句 二、题解 1、 简介:(生介绍,师适当补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 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师简介) 3、 解题: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师简介) 三、 感知课文 1、 听录音朗读 指导语: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遍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 扫清生字词 指导语:结合听读录音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读准下面的字词 (师展示字词,先让学生读再纠错生生互动) yí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ī xian 颐 蕃 淤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的美,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5、参照解释疏通文意,找出自己难懂或不懂的词语、句子,提问兄弟小组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6、指名朗 四、研读探究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指导语: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浏览全文,各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把莲花比作什么? 生1:生长环境(出„„不妖) 生2:体态香气(中„„益清)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 生4:文中把莲花比作君子(学生先自行思考,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讨论) 师: 2、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句子试着概括) 生1:生长环境(出„„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2:体态香气(中„„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指导语: 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是否看出在赞美莲花的同时,有没有写到其他的花呢?那写这些花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分析下吗的问题。

      师: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1: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2:牡丹花比作“富贵者“ 师: 2、文中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感知文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经济简洁又不失美感的“颂莲”小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那么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小组议论,分析概括) 生1: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2: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4:............ (四)拓展延伸(展示课件) 1.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句回答)? 2.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3.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钟爱的花,能否学习周敦颐的写法,发表一下你喜欢的哪一种花的理由吗? 五、总结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课堂检测 指导语:同学们,文章我们已欣赏完,你们能掌握多少呢?现在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请你们独立完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2.下列句中与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鲜陶后鲜有闻 鲜美 .清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 D.闻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字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何陋之有 5.结合课文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公园花展,观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 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正衬 (托物言志) 高洁、质朴 莲(君子) 正直、芳香, 清高 牡丹反衬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刘禹锡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背诵默写全文,体会托物言志及反向立意的写作手法 3、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学习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培养自己高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篇短文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陋室,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给陋室作的铭 3、: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浪淘沙》等 4、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一说在安徽和县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根据是,刘禹锡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 一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密切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后,和州屡遭兵灭,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的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5、学习生字词: 苔痕(tái) 案牍(dú) 鸿儒(rú) 唯吾德馨(xīn) .... 三、古代汉语常识: 1、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今义为样子 .(2)、唯吾德馨。

      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4)、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常指鸿雁,书信 . 2、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带有灵异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使„„劳累” 3、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