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17页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所示是被吸附在支架上静止时的侧视图,若的质量为m,平面与水平间夹角为θ,则支架对作用力( )A. 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B. 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mgcos θ,方向垂直平面斜向上D. 大小为mgsin θ,方向平行平面斜向上【答案】A【解析】【分析】受到的所有力之中,除重力外,其它力的施力物体都是支架详解】受力分析可知,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支架给它的其它力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则支架给所有力的合力必然和重力等大反向,即,方向竖直向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根据多力平衡的特点即可求解,即支架对所有力的合力必然与重力等大反向2.质量为m=60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的重心的运动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取g =10m/s2,由图像可知A. t=0.5s时他的加速度为3m/s2B. t=0.4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C. t =1.1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ND. t =1.5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答案】B【解析】(1)根据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s时,他的加速度为0.3m/s2,选项A错误;(2)t=0.4s时他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他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3)t=1.1s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的单杠的作用力刚好等于重力600N,C错误;(4)t=1.5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他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斜率代表加速度的特点,可以计算t=0.5s时的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确定他的超、失重状态;3.如图所示为a、b两颗卫星运行的示意图,a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为地球同步卫星,P为两卫星轨道的切点.P、Q分别为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和近地点.卫星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a、b的周期可能相等B. 卫星a在由近地点Q向远地点P运行过程中,引力势能逐渐减小C. 卫星b经过P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卫星a经过P点时的速率D. 卫星b经过P点时的向心力一定等于卫星a经过P点时的向心力【答案】C【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结合b轨道的半径大于a轨道的半长轴,可知卫星b的周期一定大于卫星a的周期,A错误;卫星a在由近地点Q向远地点P运行过程中,离地越来越高,引力做负功,引力势能逐渐增大,B错误;因为卫星在轨道a经过P点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b,故卫星在b轨道经过P点的时速率大于在a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率,C正确;由于不知道两颗卫星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出二者在P点受到的向心力相等,D错误.4.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分别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0从半径均为R=h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的最低点水平向右射入轨道,轨道形状如图乙、丙、丁、戊所示则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中,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仍为h的是(小球大小和空气阻力均不计)A. 质量为4m的小球 B. 质量为3m的小球C. 质量为2m的小球 D. 质量为5m的小球【答案】A【解析】【详解】甲图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此时速度为零;乙图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曲面,小球若能到达最大高度为h,则此时速度应该至少为,则此位置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大于初位置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因此不可能;丙图将质量为3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曲面,小球若从最高点抛出,做斜抛运动,则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不可能达到h高度;丁图将质量为4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曲面,小球若能到达最大高度为h,则此时速度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满足条件;戊图将质量为5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曲面,小球若从最高点抛出,做斜抛运动,则此时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不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不可能达到h高度;故选A。
点睛】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掌握曲线运动时,最高点的速度不为零,而直线运动最高点速度为零,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用轻杆AO(可绕A点自由转动)和轻绳BO吊着一个重物M,保持A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BO逆时针由水平转到竖直,绳子的拉力一直减小B. 当BO逆时针由水平转到竖直,轻杆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 若增大θ,保持OB水平,仍使重物M处于平衡,则AO、BO的拉力均增大D. 当重物M的质量增大时,AO、BO的拉力均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拉力,如图所示 将两个拉力合成,其合力与第三个力:重力平衡,由图象可以看出,OB绳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当垂直时取最小值;OA杆受到的拉力一直减小;故AB错误;增大M的重力G时,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AO的拉力、BO的拉力,当M的重力G增大,AO、BO的拉力均增大,故D正确;增大θ,保持OB水平,仍使重物M处于平衡,则AO、BO的拉力均减小,C错误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6.2018年10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36000km, 7月29日又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均为21500k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三颗卫星的发射速度均小于7.9km/sB. 第32颗卫星与第33颗卫星加速度大小之比C. 第32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比第33颗的大D. 第32颗卫星与第33颗卫星的运动周期之比为【答案】B【解析】【详解】轨道半径越大发射速度越大,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则A错误;根据,解得,则第32颗卫星与第33颗卫星加速度大小之比,选项B正确;解得,则第32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比第33颗的小,选项C错误;根据解得:可知,选项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是质量为1kg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t=1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B. 在4s末~6s末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2.5m/sC. 在3s末~7s末时间内,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2WD. 在5s末~6s末时间内,滑块受到的合力为2N【答案】C【解析】在t=1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故A错误;在4s-6 s时间内,滑块的位移为:,则滑块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在3s~7s时间内,根据动能定理得合力做功 ,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的大小为,故C正确在5s-6 s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1×4=4N,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要知道动能定理是求合力做功常用的方法8.如图所示,一枚手榴弹开始时在空中竖直下落,到某位置时爆炸成沿水平方向运动的a、b两块,已知两块同时落地,其中a落地时飞行的水平距离OA大于b落地时飞行的水平距离O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爆炸瞬间a、b两块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B. a、b两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C. 爆炸瞬间a、b两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D. 爆炸瞬间a、b两块的动能变化量相等【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爆炸后两块同时落地,说明爆炸瞬间两块在竖直方向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爆炸是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因OA大于OB,所以爆炸瞬间a获得的水平速度较大,因而落地时也是a的速度较大,A、B错误;因水平方向的初动量为零,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爆炸后a、b两块的水平方向动量应等值、反向,C正确;结合爆炸后两块的速度和动量可知,a块的质量较小,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可知,a块的动能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快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快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A. B. C. D. 【答案】B【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物块做平抛运动:x=v1t;;联立解得:,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x最大,故选B。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质量为m的物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经过一段时间物块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对于物块放上传送带到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B. 物块运动的时间为C. 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D. 物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即物块所受合外力为,加速度,物块运动的时间, 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物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相对运动方向求得摩擦力方向;由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求得运动时间、位移,然后由几何关系求得相对位移.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一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力 F 作用于物体上,恒力 F在物体上作用了一段时间(作用过程中物体始终未离开水平面),则在此过程中A. 力 F对物体做的功大于物体动能的变化B. 力 F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C. 力 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大于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D. 力 F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答案】BC【解析】【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合力为Fcosθ;重力和支持力都与位移垂直,不做功,故拉力的功等于总功,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故A错误,B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动量增加量等于合力的冲量;合力为Fcosθ,小于拉力,故拉力的冲量大于动量增加量,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关键理解和掌握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明确总功是动能变化量度,总冲量是动量变化量度.12.如上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质点以的速度匀速运动B. 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 B质点最初4 s做加速运动,后4 s做减速运动D. 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A图象的斜率等于,则知A质点以的速度匀速运动,故A正确;在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则知B质点最初内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B质点图象的斜率先正后负,说明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C正确;末二图象相交,说明两个质点到达同一位置相遇,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是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