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配送理念的后勤保障模式研究.doc
5页基于配送理念的后勤保障模式研究-经济基于配送理念的后勤保障模式研究 刘文强1,2 李 庆1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代战争环境对实施配送式后勤保障的必要性和我军当前军事配送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环境,提出了我军军事配送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配送式后勤 保障模式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加快了军事后勤保障变革的步伐,各种新型军事理念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引领了后勤保障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提出了“配送式后勤”保障的概念,拉开了军事后勤保障变革的序幕借鉴国外的军事配送思想,推动我军向配送式后勤保障模式转变,不仅是新军事变革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我军后勤保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军事后勤保障模式分析 高科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高消耗、高精确等特点,对军事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军事配送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会以高科技为依托,实现科学的后勤保障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军事后勤保障现状,探索和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配送式后勤保障模式,对于提高我军后勤保障水平和打赢高科技战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1 现代战争中实施配送式后勤保障的必要性 (1)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高消耗特点,要求实施配送式保障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后勤保障范围广、任务重,对军事物资的消耗量空前增大实施配送式后勤保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保障环节,实行严格的军需物资储备,并实时调控储备规模,缩短储备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保障资源,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2)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联合作战特点,要求实施配送式保障信息化战争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必须突破各个军兵种自行保障的限制,通过对不同区域内各保障单元的优化整合,实现后勤保障的统一指挥按照不同的后勤保障任务,将各保障单元优化组合,实现保障单元与作战单元的有效结合,实时向作战单元提供高效的后勤保障,实现后勤保障的网络化积极开展联合一体化后勤保障任务,不断提高后勤综合保障水平 (3)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精确保障特点,要求实施配送式保障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随着战场高精确打击武器的广泛投入,战争由规模型逐渐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战争的精确化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后勤保障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为作战部队实施最合理的后勤保障因此,适时、适地、适量的配送式后勤保障是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必然要求[1]。
1.2 我军军事配送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军需物资保障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军后勤体制虽然较好地优化了保障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但从联合作战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束缚了我军一体化的进程我军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配送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后勤保障体制的制约目前,我军实行军区联勤,按照区域划分、建制编成保障结合,以及通用、专用保障结合的方式,实行三军联勤虽然已经实行三军联勤保障体制,但是现行的联勤保障体制还不健全当前,我军联勤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联勤保障组织结构不完善,各模块相关关系未理清,联勤保障法规制度不健全,联勤保障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统供范围仍然较小,专供范围依然相当大等 (2)后勤保障缺乏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战时军需物资消耗量大,若没有公共的军需物资信息管理平台,短时间内几乎无法完成物资配送任务,严重影响了作战效能的发挥信息化战争要求必须对军需物资仓库进行系统化管理,对物资配送通道的各环节进行功能的集成并彻底消除技术瓶颈,才能提高整体效率 (3)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体制运行不规范我军实行联勤保障体制以来,中央军委总部颁发了一系列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联勤体制的健康运行。
但在各战区军兵种经费物资的宏观调控和微观业务管理上,还缺乏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导致我军某些联勤保障单位在业务保障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4)军地一体化程度不高我军后勤的社会化保障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我军后勤体制的影响,在军事物资配送方面与地方合作较少,我国军地一体化后勤保障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有效的军队与社会力量之间的联动运行机制 2、我军军事后勤保障建设的对策 (1)适时推进后勤体制改革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建立一个实时保障和精确高效的配送式后勤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军的发展方向我军后勤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适应后勤保障方式的转变,适时推进我军后勤体制改革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理顺后勤保障活动中的各类关系,使之适应新的后勤保障方式 (2)加快我军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当前,我军后勤保障物资已具备广泛的社会属性,军队和地方在某些领域通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军事后勤保障可供选择的地方资源越发广阔现代高技术信息化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对后勤保障要求越发严格,因此我们要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变革,制定健全的法规制度,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力量实施后勤保障,逐步建立起与我军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 [2]。
(3)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现代战争要实现多维立体、精确可视的军需物资配送保障,要求后勤保障各系统具有智能化、精确化等特征首先,要建设全军互联互通的后勤保障指挥系统,整合全军信息资源,实现后勤保障指挥网络化;其次,要建立后勤保障“全资产可视网络系统”,实时掌握部队需求以及保障资源的类别、数量、流向和状态等信息;此外,要坚持全军系统整体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夯实各项信息的基础建设[3] (4)加强军事配送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配送领域的广泛应用,保障人员的素质能力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对我军后勤保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视后勤保障人才在后勤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后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行政策引导,鼓励后勤保障人才的科技创新,使后勤保障人才形成真正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后勤保障人才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立宁,阮拥军,刘占伟.基于精确理念的装备保障转型建设思路[J].兵工自动化,2013,01:1-3+14. 作者简介: 刘文强 男,(1987.11-),籍贯:江苏丰县,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李 庆 女,(1990.10-),籍贯:山西侯马,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从事食品物流与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1.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市 300222) (2.成都军区 空军装备部 四川成都市 6100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