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试题_试卷.pdf
10页绝密★启用前 2017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语文文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和第卷和第 IIII 卷两部分卷两部分,,共共 8 8 页页满分满分 150150 分分考试用时考试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 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第 I 卷(共卷(共 36 分)分) 1 页 一、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 .. ,草木凋凌 .. ,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 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 .. 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 (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 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 .... ,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 .. 的(扩展/扩充) 他像 赤足奔跑的孩子, 一路上用稚嫩 .. 的声音轻轻呼唤, 于是万物苏醒, 盛装应和, 可谓 “东风好作阳和使, ”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 豪杰, “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 ”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 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 “桃花嫣然 .. 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 .. 退出 ..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2 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 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知人善任 ,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 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 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揠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 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 ,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 “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 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 都比较明显 3 页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 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 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 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 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 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 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 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 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 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 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 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 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 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有删改) 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 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 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 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 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 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 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 自我的必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4 页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 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 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 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 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三、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 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 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 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 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 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 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 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 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 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 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 情累所不能忘, 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 “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 “贞有一子年六岁 ”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珠链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启:禀告 5 页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 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 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 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 吃穿 四、 (24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 罪也 (6 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 分)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早上五盘岭早上五盘岭 ①① 岑参岑参 平旦驱驷马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旷然出五盘 ②② 江回两崖斗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不觉蜀道难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 “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