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应用价值.docx
5页心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处于血液透析期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尿毒症患者护理满意度、SDS(焦虑)、SAS(抑郁)评分及DMQL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处于观察组的40例尿毒症患者护理满意度、SDS、SAS评分及DMQL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尿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期的尿毒症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关键字:心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应用价值尿毒症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及经济压力会引发焦虑及抑郁等负面,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心理健康,阻碍了治疗效果,因此,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本研究选取了80处于血液透析期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处于血液透析期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参与此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意识保持清醒,可配合相关工作,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69±4.52)岁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3.67±4.28)岁两组尿毒症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工作,帮助患者了解健康知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 给予患者心理支撑: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人资料快速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敏感问题需采取正当方式进行引导2. 针对性心理干预:大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处于对未知的恐惧当中,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此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后续的治理,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想法,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开导沟通,根据患者个人性格特征,引导患者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与患者家属增加交流,共同配合患者治疗,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提高患者信心3. 团体性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每月需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活动,鼓励尿毒症患者将自身疑问提问出来,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给予患者积极性的回复,以聊天的方式帮助患者释放出自身压力,帮助患者走出负面情绪。
1.3评价指标通过SDS和SAS评分评估尿毒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若SDS和SA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DMQLS评分则反映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等各方面,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4数据处理80例尿毒症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c±S)表示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率(%)表示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护理满意度比较处于观察组的40例尿毒症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尿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观察组(n=40)33(82.50%)6(15.00%)1(2.50%)39(97.50%)*对照组(n=40)30(75.00%)4(10.00%)6(15.00%)34(85.0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2 SDS、SAS评分比较处于观察组的40例尿毒症患者SDS、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尿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SDS和SAS评分比较(分)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069.67±9.4638.94±5.12#*65.49±8.3739.48±5.47#*对照组4068.59±9.7249.61±6.53#64.81±8.9150.96±6.82#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相比,*P<0.052.3 DMQL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DMQL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下表为两组患者DMQLS评分:表3:DMQLS评分比较(分)组别例数满意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观察组4051.30±6.37*56.32±5.14*50.34±4.96*54.16±5.34*对照组4023.41±3.7221.46±2.1820.49±2.1622.34±2.16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3 讨论尿毒症是由于人体肾脏器官受到损害后肾脏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会引发患者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等症状,临床上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代替肾脏排泄能力,但治疗尿毒症疾病需要昂贵的治疗费用且疗程长,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2]。
有研究表示,形成尿毒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三点,分别为久病不愈、透析年限以及经济负担,疾病本身会带给患者巨大的不适感,在此基础上,患者还需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时间长、消费多部分患者因强大的经济压力放弃治疗,以上三大原因给予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尿毒症产生负面情绪,心理干预刻不容缓,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性格特征针对性的疏导患者消极情绪,通过不同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引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3]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期的尿毒症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张欲荣. 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038(0z1):301.[2]穆拉籽. 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4):190-191.[3]王探春, 章丽. 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037(0z1):189-19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