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虚词“乃、其、与”的用法与练习(答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左****笑
  • 文档编号:145630581
  • 上传时间:2020-09-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虚词“乃、其、与”的用法与练习一、乃用法归纳:1.作副词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1)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⑵表限止,译为“才、这才、然后才”、“仅”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⑶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⑵他们的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 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练习巩固: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二、其用法归纳: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⑵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你的”①则或咎其欲出者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⑶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这(些)”)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⑷指示代词,其中(的)2.作副词①汝其勿悲《与妻书》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⑴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一定(要)”。

      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⑵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4.作助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练习巩固: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三、与用法归纳1.作介词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⑴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给,替,为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 2.作连词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⑴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①与人刃我,宁自刃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③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

      ⑵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与其……孰若(宁、毋宁、岂若)”句式,表选择可译为:“与其……宁可(哪如、宁肯)……” 3.作语气助词,通“欤”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练习巩固: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唯求则非邦也与3、蹇叔之子与师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5、与尔三矢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11、一与一,谁能惧我?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15、恐年岁之不吾与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18、当与秦相较19、遂与之俱出20、与战胜而得者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2、与风水相吞吐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文言虚词练习(四)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文言虚词练习(五)一、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三、1、代词,可译为他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代词,可译为其中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文言虚词练习(十五)一、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1、动词,可译为赞许2、动词,可译为给予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介词,可译为和5、动词,可译为对付6、动词,可译为参与7、动词,可译为结交8、动词,可译为帮助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