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pdf
7页心? 理? 学? 报?2006, 38( 5): 784~ 790? ?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784? ?? 收稿日期: 2005?08?16*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04JYA001) 通讯作者: 叶浩生, E? mai: l hsye @ public1. ptt . js . cn, : 025?83598979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南京 210097)摘? 要? 进化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新取向之一这一新取向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但是它自身的核心假设、 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却存在着局限性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局限性: 第一,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假设是心理的模块性观点依据这种观点, 心灵由大量功能各异的心理模块组成, 但是来自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都表明这种观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第二, 进化心理学从过去的角度理解现在, 所依据的事实大多是推测性的, 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叙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 这种研究不具备可证伪性, 不符合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第三, 在认识论方面, 进化心理学继承了社会生物学的传统, 有意或无意地夸大了基因的作用, 贬低了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它因素, 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基因决定论的虚假性。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方法论, 基因决定论, 模块性, 社会生物学分类号?B84?06?? 进化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新兴的 ?范式 之一美国心理学史家杜 ! 舒尔兹在其第八版的 ∀现代心理学史 #一书中指出: ? 进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新取向它认为人是一种生物体, 进化决定了人们怎样行动、 思维和学习, 使其行为与世代以来促进生存的方式相一致 [ 1]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范式, 它的核心假设、 方法论和认识论有许多独到之处, 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但是也招致了许多争论和批评在本文中, 我们并不打算对进化心理学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梳理, 而是从其核心原理出发, 对进化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1? 核心假设: 心理的 ?模块性 观点?? 进化心理学的最基本假设是, 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 形成了复 杂多变的心理机制这些机制的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 类似于功能各异的 ?模块 进化心理学家平克( P inker ,S. )指出: ?心灵被组织成心理模块或心理器官, 每一个模块具有特殊化的结构, 成为与外在世界互动过程中一个领域的专家模块的基本逻辑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
它们的活动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史的过程中解决狩猎和采集生活中的问题而形成的 [ 2]进化心理学家用心理的模块性解释心灵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这一观点同传统上寻求一般心理机制的努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构成了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特色 ? 人们一般认为, 尽管心灵和大脑具有一定程度机能分工, 或者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模块特殊性, 但是就整体上来说, 心灵的认知功能具有一般性换句话说,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认知的基本程序是通用性的, 可以应用于任何问题解决领域这种观点同拉什利 ( Lashley, K)有关大脑的整体活动原则和等功原则是一致的 ? 但是进化心理学家拒绝了这种观点进化心理 学家指出: ?人类 (和其它动物 )进化出特殊的认知能力, 用以解决我们的祖先所面临的经常性问题(即获得食物、 找到配偶等 )语言能力经常被看作是领域特殊性机制的一个范例从这种观点来看,人类并没有进化出适合于任何情境、 任何领域、 一般性的、 服务于所有目的的问题解决能力 [ 3]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 产生心灵的大脑同其它生理器官一样, 也是人类进化史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 其作用类似于心脏、 肺、 肝脏、 肠胃, 执行的是身体的某种特殊功能。
正如不存在一个一般性的生理机制执行身?5期叶浩生 : 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785? ?体的所有功能一样, 也不存在一个一般性的心理机制人类的祖先所面临的环境是极其险恶和复杂的为了适应环境, 成功地生存和生殖, 就必需象其它有机体那样解决大量的适应问题每一种问题都 有自己的特殊性, 成功地找到食物并不代表能成功地找到配偶, 每一种问题都需要特殊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来, 大量适应问题的解决不能依靠少数几种心理机制, 人类心灵通过众多适应问题的解决过程形 成了大量的、 特殊的心理机制, 心灵的模块性就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性类似于瑞士军刀 ( Sw iss ar my knife), 由执行不同目的的 各种刀具集合而成, 每一种刀具适合于完成某一项特殊的任务 心灵的模块性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 心理模块具有领域特殊性 ( domain specific)换言之, 一个 心理模块仅仅适合于一个有限的问题解决领域, 它的信息加工程序仅仅为某个特定领域的信息所激活, 对其它领域的信息不作任何反应第二, 心理模 块包含着非习得性 ( unlearned) 的信息和程序。
也就是说, 就自己的问题领域来说, 心理模块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和程序是 ?固有的 当然, 心理模块的这一特性并不排斥环境刺激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 用, 但是环境刺激的作用仅仅限于激发, 类似于扳机或其它启动装置其解决问题的指令和程序从根本上说是遗传获得的第三, 心理模块具有某种程度 的信息封闭性 ( infor mationally encapsulated) ?由一个运算机制构成的心理模块在指令方面是固有的,在目的方面是特殊化的, 在信息方面是封闭的, 即它并不能接触到认知主体所加工的所有信息 [ 4]?? 如果进化心理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那么心理的灵活性就大大降低了人类之所以高于其它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抽象能力, 能从特殊的、 具体的情境 中跳出来, 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表明, 人具有迁移的能力, 可把一种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到另外一种情境中, 这大大增强了人类学习的效率有了这种一般性的能力, 人类才可 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以不变应万变, 适应进化的环境, 人类之所以能进化到今天, 与人具有这种一般性的机制是分不开的 进化心理学的批评者德瓦尔 ( deW aa,l F. B. M. )指出: ?除了在任何特定任务上大脑模块还没有得到证实这一事实外, 这种方法的一个问题是: 它将造就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笨拙的大脑。
这就象一台 计算机, 每当我们安装另外一个程序时, 就必需增加一个器件: 一个器件用于字词的加工, 一个器件用于游戏, 再有一个器件用于传送纸张, 等等如此但实际上, 计算机是服务于多重目的的装置, 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利用了它的整个潜力 [ 5]? ? 心理模块的第二个特性让反对遗传决定论的人们感到更加难以接受生物学的研究表明, 基因中并不包含着有机体发展的全部指令, 特别是基因对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 没有任何直接的证 据证明认知的发展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 心理模块中包含着固有的信息和程序的主张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 ? 无疑, 基因中所隐含的信息影响着人的行为人类行为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基因型和环境互动的产物人类之所以使用视觉定位, 是因为从遗传上, 人类就是使用视觉的动物, 其主要的知觉系统是视觉 如果我们的 DNA中所隐含的信息让我们以嗅觉为主要的知觉通道, 那么人类今天就不是以视觉定位,而是以嗅觉确定自己的方位了所以, 基因中的信 息影响着人的行为倾向 ? 但是, 人又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行为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 更受到文化实践的影响 ? 文化的进化, 即一个完全不同于经由自然选择的基因进化 的过程, 在造就行为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 6]行为模式之所以存在人际、 群体间、 社会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基因的影响, 而是文化的差异, 是后天的环境 造就了这种差异 ? 生物学的研究表明[ 7]: 人类的基因仅仅是果蝇基因的三倍, 而且从生化结构上讲, 果蝇的基因非常类似于人类的基因但是除了在性欲和食欲方面的 共性之外, 人的行为不知道要比果蝇的行为复杂多少倍除了追求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外, 人可以制造工具、 发动战争、 追求艺术、 享受生活等等这些 事实令我们相信行为并不是由基因决定的心理模块中并没有隐含什么固有的信息和程序, 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方法是后天实践的结果 ? 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 8]也否证了进化心理 学关于心理模块具有信息封闭特性的假设在进化心理学那里, 心理模块的信息封闭特性指的是心理模块仅仅加工某个特殊领域或特殊通道的信息, 其它领域的信息是它所不能及的但是有关大脑的研 究表明, 不同加工领域的信息实际上是重叠的和相互交织的进化心理学所主张的那种模块独特性,或者信息封闭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 9], 脑的发展是毕生的786? ?心? ? 理? ? 学? ? 报38卷并非象人们原来认为的那样,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之后, 脑的发展就极其有限了。
实际上, 大脑一直在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是迅速的和深刻的大脑皮层的额前回、 颞下回等的神经元细胞数量毕生都在发生 改变, 其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而且大脑不仅持续增长, 同时也根据环境的需求积极地重组, 不同区域的功能产生着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失去一个手指,那么原来对手指刺激产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区域就会 变小, 直至被临近的区域完全覆盖住这一过程也可以反转进行: 如果我们过度持续刺激一个脚趾或手指, 那么相应的皮层区域的范围就会扩大所以, 大脑并非固定不变, 在人的一生中, 大脑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这种变化如此之大, 以至于到老年时, 执行某一特殊任务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与年轻时完成同一任务使用的大脑皮层区域完全不同 ?? 进化心理学家经常援引脑损伤的案例说明心理的模块性, 例如, 脑的特定部位的损伤导致了某一功能的丧失但是, 某一功能丧失后的恢复恰恰又说 明了大脑的可塑性损伤后的大脑又展现出另外一种神经连接, 使得那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这说明, 大脑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功能分工, 或者说模块性, 但是大脑也可以积极地矫正原有的功 能模块, 在皮层区域和心理机能之间并不是心理模块性所暗示的那种固定不变的关系。
大脑之所以具有这种发展上的可塑性是因为大 脑接受的并非单一通道或某一领域的信息换言之, 大脑表征的信息是重叠的, 在通常条件下, 大脑主要从一个渠道获得信息, 其它的信息是辅助性的、附属性的, 但是一旦主要的信息通道出现障碍, 其它 的信息渠道就会替代原来的信息, 使大脑的功能恢复正常这证明心理模块的信息封闭性假设是错误的既然心理模块的领域特殊性、 非习得性和信息 封闭性都难以站稳脚跟, 那么心理的? 模块性 假设就很难立足了2? 方法论: 推测与历史叙事?? 进化心理学从过去理解现在, 从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对环境的适应解释现代人的行为, 这种方法论取向在现代心理学中独具特色, 所以能有大批的追随者但是在研究过程中, 进化心理学所倚仗的是 推论和猜测, 并不时辅之以对人类种族进化史的构想和叙事进化心理学家指出: ? 人类今天所具备的许多特征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这些特征在我们进 化过程中对个体具有生存和繁衍的价值和优势换言之, 在过去, 具备这些优势特征的祖先生育了更多的子孙后代, 传播了与这些特征相关联的基因今日的人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 10]进化心理学从人类祖先的适应环境和行为进化的角 度理解现代人的心理与行为, 从方法论方面来说, 是从过去的角度理解现在, 但是在解释现代人的行为特征时, 进化心理学所依据的事实大多是推测性的。
如果说古生物学、 考古学的资料可以给现代人的生 理特征提供解释的依据, 那么由于心理和行为并没有留下化石一类的证据, 因而对于人类祖先行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