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598565407
  • 上传时间:2025-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第一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Summary: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经验的积淀,是文明的精髓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有责任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必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融合策略范例通过分析文学经典的选材与解读、古诗词的鉴赏与创作、古典戏曲的演绎与表演等策略,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Keys: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必要性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长期形成并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它包含了各种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习惯等传统文化通常源于古代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而传承下来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呈现迫切必要,因为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种融合不仅在学术层面上有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策略(一)趣味识字训练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很多生字,一些学生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牢记,这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识字过程变得更有趣,就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截取汉字演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观看学生会发现汉字是从象形字、符号字等逐渐演变过来的,笔画由多变少,写起来越来越简单这表明古人在学习生字时更加困难,这也可以减轻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现在的汉字依然有象形字的身影,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些生字给学生讲解孝”,可以看作是“老和子”的结合,意思是老人需要子女的支撑,子女要成为老人的依靠,这样子女才算是孝顺老人,这符合“孝”的本意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孝文化,给学生讲一讲“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等与孝相关的成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讲一讲其它生字能够拆解成什么?字的含义?背后又蕴含着什么传统文化或是良好品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发现识字的趣味性,了解更多传统文化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十分广泛,丰富了知识呈现形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取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转换为视频、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传统节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代表性传统节日,向学生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征,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文化现象端午节,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春节,很多家庭都会贴春联、剪窗花教师还可以召开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幻灯片的方式分享自己度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小故事、感想等一些学生介绍了春节相关的历史以及演变过程,一些学生探讨了端午节的意义在课上很多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更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三)创建故事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很多小学生都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走神现象会更加频繁,学习效率也会降低。

      这需要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创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客观情境中产生积极情绪,主动探究学习课文知识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整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合理渗透其中,让教学过程更有趣味性,例如:《三顾茅庐》,与现代文相比这篇古文有些晦涩难懂,趣味性不足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讲一讲“三顾茅庐”的小故事但不告诉学生结局,同时引入《三国志》中“木牛流马”这一半机械化运输工具的故事,向学生展示诸葛亮的才能,侧面印证诸葛亮的个人价值学生在听完故事后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古文,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2](四)问题引导教师要想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课堂,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关注课堂,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方面的熏陶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针对性问题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大禹治水》,这篇文章中蕴含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为了让学生对大禹的行为产生认同感,能够自觉学习这种精神,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

      大禹治水过程中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为什么一直没有回家?他不想自己的家人吗?这代表了什么精神?学生可以围绕着这些问题联系生活思考、讨论,学生认为大禹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还没有治好洪水,在他心里百姓和国家比自己的家人更重要他的这一行为更像生活中的消防员、医生等,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思考“小学生可以做哪些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事情?”学生会联想到“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为孕妇让座”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同这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能够将其转化为行动落实在生活中,这就是继承、弘扬的过程五)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在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在小学时期,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是提高他们智力能力的一个又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能随之地进行运作,他们会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而展开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摆脱课堂学习的局限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索“纸”纸”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他们每天都要与其打交道,那么它究竟是怎样发明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进行探索。

      可以通过网上搜索资料,自己动手展开实践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有关部门去进行参观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纸”的制作过程这样一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途径就变得更加广泛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语: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求,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实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ference[1]杜亚军.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67-68.[2]吴菁.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6):64-66.[3]陆新芳.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131-13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