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doc
27页1 附件 《浙江省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11)版》 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拟从事临床和公共 卫生服务工作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 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2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规范地学习全科理念、 “三基”和服务技能,使培训对象具有良好 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树立“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 促进健康为目标”的理念,成为能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 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合格助理全科医师,以适应现行社区 卫生服务工作需求 二、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分为三部分,即相关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基地轮转和社区实践基 地轮转 1.相关理论学习:全科医学相关理论集中面授时间为1个月,所学课程及学 时数详见表1 2.临床培训基地轮转:临床培训基地培训19个月培训人员在临床培训基 地轮转期间主要参加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传染科、康复医学 科等临床相关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 业理论知识。
3.社区实践基地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轮转4个月其中:全科医疗服务技 能培训 3个月,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1个月在社区实践基地轮 转期间主要在基层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 表1: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分配 内容 时间 具体课程/轮转科室 时间分配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12学时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2学时 康复医学 40学时 全科医学概论 40学时 预防医学 48学时 内科学 96学时 儿科学 48学时 诊断学 56学时 卫生信息管理 8学时 相关理论学习 320学时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12学时 临床培训基地轮转(必修) 19个月 内科 8.5个月2 儿科 2个月 外科 1.5个月 妇产科 1个月 传染科 1个月 急诊科(含院前急救) 3个月 皮肤科 0.5个月 眼科 0.5个月 耳鼻咽喉科 0.5个月 康复科 0.5个月 社区实践基地轮转 4个月 * 完成细则要求 * 公共卫生项目 4个月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Ⅰ 相关理论学习 本部分学习内容由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临床医学专升本学历教育相关课程 组成表2:具体课程及学时分配 序号 具体课程 学分 总学 时数 面授 学时 远程 教育 学时 1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1 12 8 4 2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 12 8 4 3 康复医学 2.5 40 24 16 4 全科医学概论 2.5 40 24 16 5 预防医学 3 48 32 16 6 内科学 6 96 66 30 7 儿科学 3 48 33 15 8 诊断学 3.5 56 36 20 9 卫生信息管理 0.5 8 4 4 10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1 12 8 4 合计 24 372 243 129注:①1个月以25天计,理论面授以每天10学时计;②理论面授分两次学习,第一 次面授安排在第一年的9月份,第二次面授安排在次年的8月份。
2011年第一批时间视 具体通知) (一)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是研究卫生职业道德与卫生法律法规的学科,它是 医学与伦理学、医学与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医学人 文素质和综合职业道德、法律素质 通过学习,掌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及医疗过程中的医3 德原则,规范和统筹,掌握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 法规 (二)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是一门提高临床决策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课程,它 主要包括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问诊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及医疗纠纷的防范与 处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真正懂得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以及有效的沟通方式;并融会贯 通运用书本知识,提高临床各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能及交谈技巧 (三)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者、老年人和慢性病康复的医学学科,它通过物 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的劳动、生活自理等 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为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服务对象、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和要素,工作 任务,组织机构,社区康复与专门机构康复的关系;熟悉社区康复的模式、工 作程序与制度、社区康复工作及人员的职责。
(四)全科医学概论 全科医学概论集中概述了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以及核心知识和技 能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全科医学这一学科的大致状况,真正理解以人为中心 以及防治结合的医疗照顾新观念,懂得全科医疗服务在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的 重要功能、地位,掌握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 策略,掌握家庭及社区的定义,掌握慢病的管理技能,掌握健康档案的书写和 使用 (五)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一门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 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 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 医学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预防医学的观念、知识、技能,利于完整认识现代医学目 标,透彻理解健康、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 德 (六)内科学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 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而且其他临床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和特点来阐明疾 病,又补充和丰富了内科学的内容,从而使培训人员能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内科 学的知识4 通过学习,熟悉内科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内科系统疾病的临 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防治方法。
(七)儿科学 儿科学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科学, 它与许多临床及基础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其主要任务是在不断探索有关理论和 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发育中小儿各系统疾病的防治质量及儿科保健 水平,促进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不同时期儿童预防保健的重点, 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尤其是儿童疾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八)诊断学 诊断学是一门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 学科 通过学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胸部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测、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等诊断学方面的内容,能顺利地搭 建起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桥梁 (九)卫生信息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是在病案管理的基础上,随着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 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学习,了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医院信息管理 和病案信息管理以及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十)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是临床各科的基本技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门跨学科、 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实践技能课程体系。
通过学习,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注重学生通科技能和临床 素质的培养 Ⅱ 临床培训基地轮转(19个月) 轮转门诊量的要求:平均每日门诊量应不少于5人次 表3:助理全科医师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表 序号 科室 时间 序号 科室 时间 1 内科 8.5个月 6 急诊科(含院前急救) 3个月 2 儿科 2个月 7 皮肤科 0.5个月 3 外科 1.5个月 8 眼科 0.5个月 4 妇产科 1个月 9 耳鼻咽喉科 0.5个月 5 传染科 1个月 10 康复科 0.5个月5 (一)内科(8.5个月) 1. 轮转目的 (1)通过内科培训,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基本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了解CT等必要的诊疗技 术;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初步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指 征;熟悉心电图检查等必要的诊疗技术 (2)内科学习结束时学员应初步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并能给与正确的急救与转诊 (3)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与进一步在医疗实践中提高的能力 2. 基本要求 (1)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发热、头 痛、胸痛、腹痛、头晕、晕厥、意识障碍、咳嗽、咯血、黄疸、呕吐、腹泻、 血尿、呕血与便血、水肿(浆膜腔积液) 、贫血、关节痛、消瘦、肥胖、意识障 碍、认知障碍、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面肌瘫痪、听觉障碍、眩晕、头痛、 晕厥、癫痫发作、感觉障碍、瘫痪、肌肉萎缩、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 失调、尿便障碍。
(2)主要疾病 1)心血管系统(1.5个月) ①高血压 掌握:正常人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急、慢性并发症;高 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 分层;高血压一、二、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病的转诊指征 熟悉:高血压的分型;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特殊类 型高血压,如高血压危重症、急进型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 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动态 ②冠心病 掌握:冠心病的诊断,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康复措施及转诊指征;心 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尤其是胸痛的鉴别诊断) ,缓解期的治 疗,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 熟悉: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院前 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 了解: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的处理原则;心 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医疗 ③心力衰竭 熟悉:心力衰竭的治疗、预防原则及康复;急性心力衰竭的院前急救;洋 地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作用机制、 适应证、禁忌证,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
④心律失常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及预防 熟悉:低危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及高危心律失常的识别及转诊处理 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6 ⑤心肌炎 熟悉: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 转诊指征及预防 ⑥相关的诊疗方法 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 别、连续性随访管理;心电图检查方法及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特征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 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2个月) ①上呼吸道感染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了解:同其他疾病早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鉴别诊断 ②支气管哮喘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及预防;缓解期 社区防治 了解:病因;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急救原则 ③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三 级预防措施及转诊指征。
熟悉:病因、分型及康复措施 了解: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特点及社区预防管理 ④呼吸衰竭 了解: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⑤肺炎 掌握:临床表现与诊断,常见肺炎的鉴别、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及预防 熟悉:病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了解: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⑥支气管肺癌 了解: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⑦肺源性心脏病 熟悉: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⑧胸膜炎 熟悉: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⑨相关的诊疗方法 熟悉: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