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6页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凸透镜的教学内容规律较多,在中考凸透镜成像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针对这本章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取避轻就重的反向教学手法,让学生整理错题,通过的错题的整理,错题的学生的分析互助,取得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采用展示、实验回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通过物体、像的位置分析成像的特点,根据成像特点分析物体像的位置)2、实验操作能力(物象怎么移动、找不到像的原因是什么?)3、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教学方法错题学生整理、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四、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成像规律:(多媒体展示)2、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1)当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逐渐透镜,像距变,像变当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变2)当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当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填大于或小于)3、实验前要调节在同一髙度。
这是为了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二、基础模块(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复习目标:通过对透镜基础规律的灵活运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交流解题过程巩固提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交流讨论并总结:判定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的方法有哪些?三、模块二:实验规律灵活运用(复习目标:物像移动、像如何调大?如何观察实像与虚像?)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交流解题过程巩固提升1、如果摄影师在给毕业班的学生拍摄集体照片发现相机里面的同学们人员不全(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里),该摄影师应怎么办:()A、照相机远离人,镜头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镜头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镜头缩短D、照相机靠近人,镜头拉长2、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交流讨论并总结:这类动态调节问题,所用的知识点是什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进行课堂小结教师提升六、课堂小测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这时在右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为了(2) 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利用此原理制成了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 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髙度,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 点燃蜡烛应在调节髙度(填“前”或“后”)3) 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4) 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cm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5)将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6cm,则在光屏上将得到的实象七、课后作业A类作业(必做)完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基础原理整理、做好错题整理B类作业(选作)分析各项应用技巧七、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成像规律应用二、实验操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