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doc
3页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vvvvvvv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精品文档......v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 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西起英国,东至叙利亚,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这得益于有效的组织,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 威尼斯兵工厂(1436年),雇工一、两千人,在组织机构、部件储存、装配线生产、部件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著《君主论》,论述了管理四原则:1、群众认可2、内聚力3、领导方法4、生存意志v 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 背景:欧洲在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过18、19世纪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著《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论和劳动价值论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机械学家著《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了斯密的观点,分工后不同的劳动支付不同的工资。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32-179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企业中应重视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v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称为管理运动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其核心内容为泰罗的科学管理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总结:泰罗与法约尔的比较 泰罗 法约尔 所处文化 新教伦理、开放 传统 所受阻力 来自劳资双方 未遭反对 工作起点 徒工 副经理 理论侧重 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层管理理论 矛盾所在 职能工长制 统一指挥 总结论:二者的理论互相补充。
v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30年代~60年代) 背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劳资矛盾加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 (一)早期的行为科学研究——霍桑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数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科学理论”( 背景:二战期间产生的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就形成了管理科学理论不仅突破了原来的“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范围,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扩展,而且采用了泰罗时代根本没有的科学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通过计划、控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古典管理理论的总结和思考:四大分支: 1、科学管理的透视性 2、组织理论的一般性 3、行为科学的人性化 4、管理科学的数量化类似于“盲人摸象”v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60年代~现在)背景: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平与民主的呼声,科学技术的发展,三论的出现,行为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发展……一、管理过程理论学派(观点: 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最早的代表人物,《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为最早的代表作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是战后的代表作二、社会合作学派(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 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Barnard),著有《经理的职能》,指出经理的职能有三项: 1、建立和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2、善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贡献 3、确定组织目标三、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 主张: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着重研究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人际关系 主要人物和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四、群体行为学派(主要关心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非一般的人际关系 梅奥及霍桑试验,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模式”五、经验或案例学派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七、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管理决策新科学》)八、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李维特(Leaviti)《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响》,香农(Shannou)和韦弗(Weaver)《沟通联络的数理统计理论》。
九、数学(管理科学)学派(伯法(buffa,美)《现代生产管理》十、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Approach)(伍德沃德(John Woodward)《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十一、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卡斯特(F.E.Kast)《系统理论和管理》十二、企业文化理论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首先使用了“企业文化”1982年哈佛首先开设了“企业文化”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