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oc
20页F20 备案号:7798—200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T 738—2000 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energy saving of rural power network2000-11-03发布 200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原电力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项目的通知”安排制定的 为了贯彻国家“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进一步落实原能源部颁发的《全国农村节电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完善农村电网的降损节电措施,搞好农电线损管理,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特制定本规程。
电网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供电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实行农电线损目标管理和分电压等级、分供电区、分线路的线损管理;编制好电网建设、改造计划和降损计划,开展农村电网降损节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降低农村电网的线损率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河南省电力局地电处等单位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朴在林、廖学琦、徐腊元、黄文辉、孟秀兰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 次 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名词术语4 节电降损指标5 变电所节电6 高低压线路节电7 配电台区节电8 无功补偿节电9 电动机及弧焊机节电10 仪表节电11 线损理论计算与管理附录A (提示的附录) 10(6)k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附录B (提示的附录) 0.38k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附录C (提示的附录) 35k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附录D (提示的附录) 110k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电网的线损率指标,提出了农村电网的节电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电网降损节电工作的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全国农村节电实施细则》(试行)原能源部 能源农电[1989]1039号1990年1月19日 3 名词术语3.1 农村电网综合线损率(rural electric synthesize lineloss power network) 农村电网供、售电量之差对供电量百分比率3.2 供电半径(supply radius) 线路首端至末端(或最远)变电所(或配电台区)的供电距离3.3 主干线(main line) 在10(6)kV和0.38kV线路中,线路首端到某分界点之间的一段线路该分界点处线路潮流电流为线路首端电流的25%3.4 逆调压法(back regulating voltage) 在系统高峰负荷时升高电压5%,低谷负荷时降到电网的额定电压 4 节电降损指标 4.1 线损率指标4.1.1 10(6)kV~110(220)kV综合线损率降到8%及以下。
4.1.2 低压线损率降到12%及以下4.2 功率因数指标4.2.1 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及以上4.2.2 设备容量为100kVA及以上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 功率因数为0.85及以上4.2.3 趸售和农业用户综合功率因数0.8及以上4.2.4 35kV~110kV变电所二次侧功率因数为0.90及以上4.3 电压允许偏差值指标4.3.1 35kV及以上用户的电压变动幅度,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0%,其电压允许偏差值应在系统额定电压的90%~110%范围内4.3.2 10(6)kV用户的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4.3.3 0.38kV动力用户的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4.3.4 0.22kV用户的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10%4.4 供电半径指标4.4.1 35kV及以上线路供电半径一般应不超过下列要求:35kV线路为40km;66kV线路为80km;110kV线路为150km(参见《全国农村节电实施细则》)4.4.2 10kV线路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1。
表1 10kV线路供电半径推荐值 负荷密度kW/km2<55~1010~2020~3030~40<40供电半径km2020~1616~1212~1010~8<8 4.4.3 0.38kV及0.22kV线路供电半径宜按电压允许偏差值确定, 但最大允许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5km 5 变电所节电5.1 变压器的台数为两台及以上时,其运行方式应始终遵循电能损耗最小为目标,按电能损耗最小曲线改变其运行方式5.2 新建变电所或更新变压器必须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有条件的宜选用低损耗节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5.3 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调整宜采用逆调压法进行5.4 变电所的所用配电变压器必须选用低损耗节能型 6 高低压线路节电 6.1 高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并以电压允许偏差值进行校验经济电流密度推荐值如表2所示 表 2 导线经济电流密度 导线材料A/mm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h<30003000~5000>5000铝 线1.651.150.9铜 线3.02.251.75 6.2 应重视线路的改造,改造的重点是:10(6)kV及以上“瓶颈”线路、迂回线路、瓷件不符合要求的线路及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的两线一地线路。
6.3 0.38kV三相四线制线路,三相负荷均匀分配使零线电流不宜超过首端相线电流的15%6.4 0.38kV主干线、分支线、下户线、进户线,有条件的宜采用防老化绝缘导线或防老化绝缘集束线 7 配电台区节电7.1 按照60、70年代原机械部老标准生产的配电变压器必须淘汰,更换或新投入的配电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有条件的宜选用非晶铁芯低损耗节能型配电变压器7.2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电流不应超过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5%7.3 配电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当负荷密度高供电范围大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两点或多点布置7.4 对于山区根据负荷分散情况宜选用单相配电变压器7.5 排灌站专用配电变压器应按季节投切7.6 对于用电季节性变化大的综合配电台区宜采用调容配电变压器 8 无功补偿节电 8.1 农网的无功补偿应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补偿方式8.2 对110kV及以下变电所,宜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0%~15%进行无功补偿。
8.3 10(6)kV配电变压器按容量的5%~10%进行随器补偿;对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自动投切方式8.4 当10(6)kV线路上采用无功补偿时,补偿点可设路的无功负荷中心处8.5 电动机容量在7.5kW及以上时,年运行小时超过450h的,宜采用随电机补偿方式,补偿容量按下式确定:Q=(0.9~0.95)3UNI0 (kvar)式中: UN——变压器额定电压(kV);I0——电动机空载电流(A) 9 电动机及弧焊机节电 9.1 高能耗电动机是指JO(J)系列,凡是7.5kW及以上的高能耗电动机应更新或采用“磁性槽泥技术”进行改造9.2 新装电动机应采用Y系列高效节能型电动机9.3 电动机负载率应达到40%以上通风机、鼓风机效率达不到70%应进行更换或改造9.4 容量较大且频繁起动的电动机宜采用调速(变频调速或变压调速) 电机9.5 作为控制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宜选用无压运行方式9.6 交流弧焊机应选用节能型,非节能型弧焊机应加装空载控制装置 10 仪表节电110kV及以下变电所仪表及配电台区电能表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
11 线损理论计算与管理 11.1 农村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电量法(即电能表取数法),也可采用线路均方根电流法(即代表日负荷电流法)或结点功率法等11.2 农村电网在进行线损理论计算时,应将理论线损率计算出来, 以便与实际线损率对比分析;还应将固定损耗电量(或可变损耗电量)在总损耗电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来,以便为采取降损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10(6)kV线路线损理论计算的推荐方法 A1 根据有关技术规定,10(6)kV线路首端应装设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电压表等表计,此时,线损理论计算用“电量法”(即电能表取数法)较为方便、精确、快捷A1.1 理论线损电量的计算:线路导线线损:线路上变压器的负载损耗:线路的可变损耗:ΔAkb=ΔA1+ΔAb或线路的固定损耗:线路的总损耗:式中:Ap·g、AQ·g——线路有功供电量(kW·h)、无功供电量(kvar·h); K——线路负荷曲线形状系数;Rd·d、Rd·b——线路导线等值电阻、变压器绕组等值电阻(Ω); ——线路总等值电阻,=Rd·d+Rd·b(Ω); Uav——线路平均运行电压(kV); t1、tb——线路运行时间、变压器平均运行时间(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