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00934454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8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表达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开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表达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1.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分析、概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开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 ,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测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测,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测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稳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温度/℃   气泡变化情况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下列图)   收集同学们填在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了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缺乏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良的措施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因为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合作与交流]:由于有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促使同学们之间要懂得相互合作,在交流过程不知不觉使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的友好气氛。

        活动3:“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活动4:课文里的“想想做做〞,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让学生手背感觉到“凉〞而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效果2.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并用扇子扇,让学生看到温度的降低而感受到的蒸发吸热过程,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蒸发致冷的效果   活动5:再一次重复活动,让学生观察什么是液化,如何使气体液化,体会液化的一种途径──温度“降到足够低〞的含义,而利用压缩体积进行液化这种方式学生不熟悉,可以举液化石油气的例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例子   活动6: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的内容,让学生逐步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生活,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 ,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布置作业】   P63动手动脑学物理:1 ,2 ,3 ,4   【板书设计】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2.沸腾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   3.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外表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 ,有致冷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有所提高。

      按?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旧教材将汽化和液化的内容分为3节课进行:蒸发、观察水的沸腾、液化,通过三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达所学到的知识而新教材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节课,正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只要抓住它们的最明显的特征,让学生好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