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
7页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解析】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答案】 B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 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D3.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解析】 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答案】 B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C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答案】 C7.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是( )A.自我恢复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能量流动速率快,物质循环速率慢【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生物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答案】 C8.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 B9.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数量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解析】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就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干扰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能使抵抗力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答案】 C10.如图所示,图A、图B分别为草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图A为一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没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3)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4)从图A中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图B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乙→甲→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加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4)不同。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能力提升]1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解析】 生态系统任何时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恢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故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答案】 A12.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 B13.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 )①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②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③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④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 D1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其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解析】 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变化是本题的切入点 甲昆虫先增加先减少,乙昆虫随着甲昆虫的变化而出现后增加后减少,所以甲被乙捕食答案】 (1)植 肉 捕食 抗药性强,天敌减少 抗药性弱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自我调节 (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逐渐恢复 恢复力15.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中各加入1条,并在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2)记录结果如下:瓶号1号瓶2号瓶3号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31125①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