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心理学》课件2认知心理学-注意.ppt
42页第二章第二章 注意过程注意过程¢注意的定义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征选择性、集中性、搜寻、激活、定势、警觉¢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的选择性,将注意看作是一种内部机制,借以实现对刺激选择的控制并调节行为¢注意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l冯特把注意看成知觉的一个方面,知觉由于注意而获得对外物的清晰观念;l詹姆斯把注意看成意识的选择功能;l行为主义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有注意的地位;l格式塔心理学用“场的力量”概念代替注意的概念;l认知心理学中,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没有注意的参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都将无法实现¢选择性注意研究的两个阶段:l第一阶段,注意被看作是信息加工的瓶颈刺激不能被完全加工,除非被注意到l第二阶段,注意是认知资源分配¢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两种加工过程理论¢选择性注意的实验范式l双耳分听实验l选择性阅读实验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选择性理论注意选择性理论¢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lBroadbent 于1958年提出l外界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l为使神经系统的负担不至于过重,需要一种过滤机制(过滤器)加以调节;l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接通一个通道,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l单通道模型l强调刺激的物理性质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过滤器的位置处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l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lCherry(1953)采用追追随程序随程序的双耳分听实验¢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l鸡尾酒会效应lTreisman(1960)采用追随程序的实验lGray& Weddelbum 的双耳分听实验语义联系在信息选择中起作用l注意的选择不是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前而是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后,不被注意的通道也能通过某些信息¢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lTreisman 认为过滤器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衰减,非追随耳的输入信息发送衰减,强度减弱,而追随耳的信息没有变化l过滤器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l阈限影响被衰减的信息能否激活高层次的知觉单元l阈限的影响因素:个性倾向、项目意义、熟悉程度等长期因素;上下文、指示语等情景因素l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比较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比较•衰减器模型将过滤器的“全或无”工作方式改为衰减;•衰减器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单通道模型改为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
•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须过滤器予以调解;•过滤器的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不不同同点点共共同同点点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 Deutsch ,1963)l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选择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l中枢分析结构可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时按重要性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做出反应,不重要的刺激不做出反应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主要差别: 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多阶段注意选择模型l对刺激信息的选择过程可以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多个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双作业操作l边开车边交谈,但当道路拥挤时,交谈可能中止l熟练的打字员边看稿打字,边追随听到的话l双作业操作的情况如何,依赖于两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熟练程度等中枢能量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是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
¢能量分配模型(Kahneman, 1973)长期意愿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1.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2.刺激的识别过程需要若干资源,刺激越复杂,需要的资源就越多;3.分配策略较灵活,可以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异刺激的需要刺激的分配还受当前意愿和长期意向的影响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双任务作业中的干扰l如果两个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出中枢能量拥有的全部资源,那么两个作业不会相互干扰,反之,则两者会相互干扰,干扰的程度取决于有效资源的分配方式注意的资源限制与材料限制注意的资源限制与材料限制¢Norman和Bobrow (1975)区分类两类过程:l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l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Posner和Boies(1971)的实验l主任务是字母匹配,次要任务是听觉觉察警告信号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判断两个字母是否相同500ms1000ms注意的能量理论注意的能量理论¢模型的特点与局限:1.中枢能量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双作业操作所产生的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2.该模型所主张的资源分配着眼于过程的整体的,而没有深入到过程的内部;3.该理论无法解释作业性质对注意分配的影响;4.该模型假设能量充足时刺激对能量的需求是不竞争的,即不相互干扰,但有些刺激确实是相互干扰的;5.资源的问题。
认知资源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第四节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着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将注意与知觉的内部过程结合起来¢知觉是特定客体、状态和事件的暂时表征等同于语义记忆节点的暂时激活¢知觉区分为特征和客体特征是一种维度量值,客体是诸维度值的整合¢客体知觉过程分为早期的前注意和特征整合两个阶段¢早期的前注意阶段(特征登记阶段)l以自动的平行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某些复杂的特征进行加工,加工过程迅速而无须注意;l知觉系统对各个维度量的特征进行独立编独立编码码,各特征编码构成相应的特征地图特征地图¢特征整合阶段l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位置地图) l集中注意l暂时客体表征l识别网络¢实验证据: l视觉检测作业l视觉搜索实验l非对称搜索实验 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两种加工过程理论((Schneider 和和 Shiffrin , 1977))¢控制性加工:需应用注意、容量有限、受人有意识地控制;¢自动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
¢自动加工是快速的,以平行方式起作用,但缺少弹性;控制性加工是较慢的,以系列方式起作用,具有弹性¢自动化加工的来源l由遗传获得l由学习获得¢有意识的注意与自动化加工lPosner和Snyder认为,有意识的注意和自动化加工是分离的自动化加工是由当前出现的刺激物所自动激活的一系列内部代码以及在这些代码之间的练习构成的l字母匹配方法考察促进效应与抑制效应的时间进程Schneider 和和 Shiffrin的视觉搜索实验的视觉搜索实验¢实验任务:l识记项目(字母或数字)l再认项目¢实验条件l相同范畴条件l不同范畴条件¢练习与自动化l练习可以改善能量分配方案;使能量分配更加适合当前的任务需要;l练习可以改善完成作业的操作过程,减少对能量的需求,甚至使某些加工过程自动化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研究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研究1.注意选择的位置问题(知觉选择or反应选择)l研究逻辑研究逻辑:如果注意选择发生于早期阶段,用于过滤或减弱无关信息的加工,那么忽视刺激引发的电生理反应应该比注意刺激引发的反应小;如果目标信息的选择在知觉加工之后完成,那么注意刺激和忽视刺激引发的脑激活应该相同lMangun 和Hillyard的ERP研究发现,从P1开始注意刺激引发的各ERP成分的波幅均大于非注意刺激引发的ERP波幅。
lHeinze、Mangun和Burcher等人的PET研究发现,当被试注意刺激时,颞叶腹侧表面的外纹状视觉区血流量增加,直接接受注意刺激输入的半球血流量增加尤其显著,并同时在该部位观察到了P1的注意效应l这些结果说明,视觉选择性注意在较早的加工阶段(刺激呈现后60ms),在早期的神经解剖位置(外纹状皮层)就开始对视觉信息进行选择2.注意对视觉信息加工的影响开始于纹状皮层(即初级视皮层V1)还是外纹状皮层(包括v2、V4、MT 区等)l一系列fMRI研究结果发现,注意不仅影响外纹状皮层的加工,在一定条件下还影响V1区的神经活动l说明V1区不只是消极地为高级皮层传输信息,而且还能直接完成一定的知觉加工;同时还表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可影响到视皮层各水平的加工3.基于空间的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lMangun、Hillyard和Luck采用ERP研究发现,P1~N1成分的波幅增大变化模式可能是空间注意的特殊标志lN1(140ms-190ms)成分反映了被注意位置的促进效应,而P1(80ms-110ms)成分反映了对非注意位置的抑制4.基于特征的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lCorbetta、Miezin和Dobmeyer等通过PET研究发现,被试注意相同视觉刺激中的不同特征时,如颜色、形状或运动速度等,外纹状皮层的不同区域得到激活;l大量的ERP研究发现,颜色、形状等客体特征的选择性注意与空间注意不同,不能引发Pl、N1成分,但引发一种较宽的负波,叫选择性负波(selective negativity,SN)。
5.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lO’Craven、Rosen和Kwong在fMRI研究中给被试呈现一张面孔和一幢房屋的图片,两图片透明重叠于相同位置,沿一轴来回摆动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让被试注意面孔、房屋、摆动方向或静止物体的位置结果发现,被注意客体的无关属性比未注意客体的无关属性能引发更强烈的神经活动如当要求被试注意面孔时,面孔摆动比房屋摆动引发更大的MT/MST激活lCzigler和Baldzs考察了两种特征分布于不同客体和属于同一客体时的ERP变化模式结果表明,当两特征属于单一客体时,ERP的晚期正成分P3的出现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和消退时间都比两特征分布于不同客体时早¢阅读材料:《视觉选择性注意脑机制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