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马泉--《元素周期律》说课稿.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10437463
  • 上传时间:2024-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淄博一中 化学组 马泉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高中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对2007和2008年的高考题元素周期律(表)部分试题中该考点分布来看是高考必考的考点年份题型省份总分出现频率元素周期律(表)2008选择山东4分100﹪2007选择山东4分100﹪综合推断2008 山东002007 山东002、教材分析: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说学情到目前为止,学生已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有自己的思维基础,并有关于物质共性与个性的知识体验;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归纳、总结能力欠缺,特别是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探求现象的本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据此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情感态度: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尊重客观事实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自身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品质2、 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确立依据: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和迁移类比法依据1、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3、从高考考查的方式来看:一直是高考改革以来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命题素材四、说学法“自学-分析-结论”和“猜想-探究—结论”的方法: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揭示周期律的普遍性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可分五步进行: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门捷列夫名言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通过投影,展示学生制做的坐标图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依次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原子半径;(3)最高正价和负价;呈现怎样规律性的变化?请学生总结并得出结论,教师予以纠正和补充最后小结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1】 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HnR,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中有m个氧原子,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2m-8+nROm B、H2n-8+mROm C、H2ROm D 、 H2mROm【例2】⑴、不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同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 ,如r( F ) r( Cl ) r( Br ) r(I ) 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 ,如r( Na ) r( Mg ) r( Al )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大,微粒半径 ,如 r(Cl- ) r(K+) r( Ca2+ )(2)、同种元素微粒半径比较 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 ,如r(Fe ) r((Fe2+ ) r(Fe3+); r( Cl ) r(Cl-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巩固知识、归纳提升3、实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1)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的规律,大胆猜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并表达判断依据2)借鉴已学碱金属、卤素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规律,总结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设计意图: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形成利用知识迁移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可跟学生一起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归纳出表5-10,从而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并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4、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小结 原子半径 微观性质 化合价 电子得失能力 元素性质 金属性 宏观性质 非金属性思考:我们怎样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些规律呢?思考:性质的递变性是由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引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5、反馈训练、【例3】 下列叙述能证明金属A的金属性比金属B强的是(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C 等物质的量A和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A比B多D 常温下,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例4】 用“>”、”<”回答下列问题: ⑴酸性:H2CO3 H2SiO3 H2SiO3 H3PO4 ⑵碱性:Ca(OH)2 Mg(OH)2 Mg(OH)2 Al(OH)3 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H2S H2S HCl ⑷酸性:H2SO4 H2SO3 HClO4 HClO 6、堂堂清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2.从Na到Cl,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____,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

      3、 已知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增大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C 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D 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4、有三种元素A、B、C,A与B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核数相差1,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B、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A ______,B _____ ,C_____ ;A、B、C三者之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7、 作业布置:谈谈你对量变引起质变有什么认识?高考链接:.(08广东卷)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08海南卷)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大于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