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
78页目 录前 言 11. 低碳经济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31.3 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52. 广元自然、社会和经济及能源概况 102.1自然概况 102.2社会和经济概况 112.3能源消费概况 133. 广元林业资源、林业工程和林产业概况 143.1 林业资源概况 143.1.1 林地资源 143.1.2 蓄积资源 153.1.3 湿地资源 153.1.4 城镇和乡村绿化建设 163.1.5 通道和水系绿化建设 163.2 林业工程建设概况 163.2.1 天然林保护工程 163.2.2 退耕还林工程 173.2.3 德援项目林业建设工程 173.2.4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173.3 林产业建设概况 174. 资料来源和评估方法 194.1 资料来源 194.2 评估方法 204.2.1 植被固碳量测算方法 204.2.2 林业产业产值测算方法 235. 广元林业固碳现状和潜力 265.1 广元林业碳储量现状 265.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265.1.2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265.1.3 城镇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275.1.4 乡村绿化生态系统碳储量 285.1.5 通道和水系绿化生态系统碳储量 295.1.6 广元林业碳储量总量 295.2 广元林业年固碳量 305.2.1 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 305.2.2 湿地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 315.2.3 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 315.2.4 乡村绿化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 325.2.5 通道和水系绿化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 335.2.6 广元林业年固碳总量 335.3 广元林业年固碳潜力 345.3.1 增加森林和绿化面积 345.3.2 地震损毁林地植被恢复 355.3.3 提高森林质量 365.3.4 发展林业产业 375.3.5 广元林业年固碳潜力总量 395.4 广元林业年固碳和年固碳潜力汇总 405.5 广元林业固碳价值评估 416. 广元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及潜力 446.1 林业产业现状及潜力 446.1.1 森林果业 446.1.2 森林蔬菜业 456.1.3 木本油料业 476.1.4 林板业 506.1.5 森林旅游业 516.1.6 森林畜牧业 536.1.7 桑、果、茶、药等产业 556.2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556.2.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556.2.2 广元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优势 566.2.3 广元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必要性 586.2.4 广元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潜力 596.3 广元林业主要产业现状和潜力评价 616.3.1 林业主要产业现状评价 616.3.2 林业主要产业潜力评价 637. 结论和建议 707.1 结论 707.2 建议 72前 言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摒弃了20世纪传统的增长方式,通过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通过林业碳汇的间接减排、二氧化碳异地贮存和林产业本身具有的“低碳属性”及低成本减排,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XX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广元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后,为了评估广元林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挖掘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委托省林科院对广元林业低碳经济潜力进行评估省林科院根据广元林业相关资料、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广元碗厂沟和朝天站的历年监测资料、国内外相关资料,完成了广元林业低碳经济潜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广元林业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2409.52万吨,是全市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537.68万吨的4.5倍,年固碳价值可达67.32亿元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林业主要产业总产值可达90.34亿元,较年均增长26.33%;到林业主要产业总产值可达191.86亿元,较年均增长22.40%XX市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固碳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中,广元林业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
1. 低碳经济背景1.1 国际背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新路子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1.2 国内背景底,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4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他在讲话中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上议题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森林面积比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1.3 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具有高效经济的固碳减排功能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
除海洋以外,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76%~98%的有机碳保持或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地碳密度具有巨大的减排增汇潜力据热带木材组织估计,全球通过减少森林退化每年可以减少37.6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30年可达到1000亿吨二氧化碳;通过再造林到2030年每年可吸收固定187亿吨二氧化碳;通过可持续森林管理,到2030年每年可以增加碳汇66亿吨二氧化碳建国以来,我国森林在固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结果,全国森林面积达到了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21%,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136.18亿立方米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了5364.99万公顷,居世界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减少的趋势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它地区的森林采伐率底中国、芬兰、英国及美国等6位不同学科的国际著名专家,共同对中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1999—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而且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并呼吁世界有关国家向中国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据发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1980—全国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全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当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根据专家分析,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只占潜在碳储量的44.3%,森林生态系统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森林碳汇功能具有比其它减排方式更经济和高效的优点,在经济、技术上都具有很大可行性,其总体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相当于每吨二氧化碳低于100美元,同时能达到增加碳汇的目的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经济建设中,林业低碳经济建设除了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外,还具有多种效益,如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和减贫、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2)林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