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毕业论文:浅析《雷峰塔》传奇的悲剧冲突.docx
11页浅析《雷峰塔》传奇的悲剧冲突10目录摘 要……………………………………………………………………………………2一、绪 论………………………………………………………………………………3二、时代背景……………………………………………………………………………3三、《雷峰塔》传奇的再创作——陡增戏剧冲突……………………………………4(一)对该戏的场次进行删增,重新确定了戏剧结构…………………………4(二)重新塑造了白娘子这个艺术的形象………………………………………5四、悲剧冲突的特点……………………………………………………………………6(一)自由恋爱与宗法制度的冲突不可调和……………………………………6(二)不同性格的微妙冲突………………………………………………………7(三)个人与社会力量悬殊冲突的悲剧…………………………………………7(四)尖锐而奇特的冲突…………………………………………………………8参考文献…………………………………………………………………………………10摘要《雷峰塔》传奇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长期以来盛演不衰,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是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关键词:时代背景;雷峰塔传奇;白娘子;爱情;悲剧冲突一、绪论《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现存两部:一部为黄图珌撰,一部为方成培撰后者根据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夜话”、“端阳”、“求草”、“水斗”、“断桥”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全面展示了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二、时代背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明朝,开始走上了衰亡期作为这一趋势的标志,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朱明王朝的统治者总结了以往历朝兴亡得失的经验教训,从政治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专制统治二、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市民”阶层和“资本主义萌芽”,这些现象被看作是突破封建小农经济的先进经济因素,对于纯同社会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三、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特色鲜明的“异端”思潮,及至明末清初,演变为具有“启蒙”的思想潮流这些论点合理与否,并非本文讨论的中心这里只是借以说明清时期的历史独具特色,尤其在思想文化方面,更是成为历代史学家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风雨飘摇即将瓦解趋于腐朽没落的封建清王朝,要想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免不了采取一系列极端手段来阻止新生力量的突起,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反映在文化政策上,其一是焚书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下令将民间流传的《四书辨》、《大学辨》等书焚毁其二是文字狱庄廷鑨明史案就是其中一例其三是把“崇儒重道”定为基本国策企图从思想上来钳制人们的思想,成为永远被奴役的对象《雷峰塔》传奇就是在这样一个紧张的文化氛围下诞生的,虽然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波折为主线,但它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三、《雷峰塔》传奇的再创作——陡增戏剧冲突白蛇传故事一直深受古今文人和民间艺人的青睐,是民俗文学中的奇珍异宝,是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剧该剧在白蛇故事的民间传说和前人剧作的基础上,总结性地完成了白娘子这个空前的叛逆者形象,更多地赋予了她的人情味道与反抗精神,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属性它通过白娘子与以法海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和神权力量的主要冲突,曲折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作家以各种形式、角度来诠释这个古老的素材,发掘出新观点和意义,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其中白娘子的形象也更多情、善良、更具奋斗精神,白蛇传故事进入不断发展的增异期,完成由“型”到“质”的飞跃从白蛇形象来看,起源期、发展期的白蛇都是祸害人间的蛇妖形象,到成熟期、增异期,白蛇逐渐人性化,甚至美化成美丽善良、法术高超的蛇仙从主题思想来看,故事由宗教教化、降妖除魔、警惕色欲转变为追求幸福、婚姻自主、反抗传统束缚、捍卫人权和生命意志黄图珌和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在白蛇传故事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交接点相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方成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再创作:(一)对该戏的场次进行删增,重新确定了戏剧结构删除了《描真》等几出无关紧要的戏,新增加了《夜话》、《端阳》、《求草》、《断桥》等几出戏。
《夜话》是一出较好的抒情戏,前半出写白娘子与小青夜间的对话,反映了白娘子对于许仙爱情的担心,将其心理活动描写的相当深刻;后半出写白娘子与许仙在庭前月下喁喁谈情,缠绵恩爱白娘子最后一句“圆缺恨娑罗,休轮到我”,直接向许仙吐露了对前途和爱情的忧虑可以说,白娘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许宣离开他增加此出戏起到了前后包罗的作用,有翰衍涛洄之效《端阳》是一出重场戏,俚中见雅写端阳节许仙请白娘子饮雄黄酒,白娘子知道饮酒的后果,开始不肯喝,在许仙一再劝说下,终于喝多了,现出了白蛇原形,吓死了许仙为救许仙,身怀六甲的白娘子决定千里迢迢赴嵩山求药,反映了白娘子对许仙的一片深情,实为白娘子受折磨的开始《求草》写白娘子历经艰辛,在嵩山求仙草时差点儿被众仙所杀最后终于取回了仙草,救活了许仙这出戏将白娘子写成了一个为了爱情不顾自己生死,勇敢的女性形象《断桥》是全剧艺术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一出戏,深刻、细致地刻划了白娘子对许仙薄幸的责难,而又痴心不改,无限爱怜的矛盾的思想感情,令人对白娘子深表同情,同时也写出了小青刚介、正义的性格,因而这出戏脍炙人口总之,增加了几出戏,丰富了剧情,为该戏大大增色,尤其是在情字上做文章,使整部戏随着人物感情的起伏而跌宕有效,增强了此戏的可看性,尤其是戏剧冲突。
二)重新塑造了白娘子这个艺术的形象方成培笔下的白娘子不再是个多情、勇敢、善良、可爱的女性形象同时反映了白娘子是个叛逆女性,为了追求爱情,主动向许仙求爱,受尽折磨且坚贞不屈,敢于向以法海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作殊死斗争,深刻揭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这一改动,明显增加了戏剧的人物性格冲突和现实环境的冲突,为戏剧冲突的中心任务服务白娘子以新的艺术形象出现后,立即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并与其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为其喜而喜,为其悲而悲,为其恨而很,为其泣而泣,为其不平而鸣不平就连鲁迅先生也为白娘子的命运愤愤不平他说:“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子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方成培将白娘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典型的感人至深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观全剧,不管是因为盗库引起的与钱塘县的纠葛,或因赠符引起的对茅山道士的惩罚,以及盗草引起的与诸仙的战斗,实际上都是现实生活折射的反映白娘子的形象,自然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白娘子的悲剧,自然是反叛者的悲剧因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旧的、日渐衰亡,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白娘子的奋斗,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斗争气概;白娘子的失败,体现了古代反封建英雄的历史性悲剧命运白娘子来到西湖看到俊雅非凡的许仙,情意油然而生,可白娘子却看错了人,这个许仙是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白娘子敢于藐视封建秩序、大胆追求爱情幸福,许仙却因循守旧、自私怯懦在那个残酷的封建笼子里,绝不可能有白娘子所追求的幸福的“安宁”所在,即使明哲保身的过日子,也会遭到飞来横祸,宗法制的封建社会总要使她以悲剧告终这有力地说明了当时封建统治的强大与残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是一片茫茫黑夜,白娘子那种毫无羁绊的个性解放、自由、民主之光,总不免要被那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所吞没这就注定了白娘子爱情的悲剧,无论怎样反抗,都将无济于事四、悲剧冲突的特点(一)自由恋爱与宗法制度的冲突不可调和剧本中的基本冲突,是围绕对许仙的争取展开的在这个人妖恋爱的故事中,白蛇始终是主动者《舟遇》一场,白娘子“顿摄骤雨”,就是为了造成和许仙接近的机会从同舟开始,她一直热爱许仙这当中,她受了不少折磨她与许仙中间矛盾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次:第一次,赠银遇祸许仙家贫无力成婚,白氏盗银相赠,直接危害了封建官府的利益;许仙将被逮捕,因而逃往苏州。
第二次,赠符、逐道许仙到神仙庙烧香祝福,道士魏飞霞以为妖所缠,给他二符除妖事为白氏、青儿所察,道士被吊打逐走第三次,端阳显形白氏在端阳节经不起许仙的殷勤相劝,饮了雄黄酒后显出本相,吓死了许仙白氏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嵩山还应药疗惊第四次,虎阜游春许仙因带了从萧太师府里盗来的“八定明珠巾”游虎阜,被官府逮捕,发配镇江为民以上第一次波折,都引起了许仙的疑团的动摇;然而由于白娘子的聪明机警,对每次疑团都作了合理的解释,争取到许仙的同情,使近于破裂的婚缘重归于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白娘子不得不背着许仙略施一点道术,因而使人感到,白娘子虽然完全人格化,甚至比一般人更有感情,但毕竟不是人这就使得这个悲剧不时出现一些喜剧因素,体现出神话剧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自由恋爱,是封建宗法制度所不容的,何况人妖相恋?因此,破坏她爱情生活的事件,是不会停止的,她和法海争夺许仙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水斗》就是争夺许仙的一场最激烈的斗争,也是剧情发展的高潮所在戏一开始,白娘子就表示过她的忧虑她非常清楚这是一场生死的斗争,和过去许多波折是不能相比的当青儿问她:“娘娘,官人的折磨,不是一次了,为何今番这般着急?”她答道:“你不知,这金山寺中有个法海禅师,法力无边,不比凡僧。
许郎倘被他点悟,我终身就无结局了这种预感写得多么突出!为了把许仙争夺过来,她下了誓死战斗的决心:“为了俺意中人将你命轻抛她知道,如果许仙被争取过去,她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在斗争中,她时而叫骂,时而战斗,时而哀求,各种斗争方式用尽,而顽固冷酷的法海始终不肯将许仙放出来直到她确知许仙被法海“点破”而“皈依三宝”之后,才不得不倾整个水族之力来水漫金山但终因敌不过法海的妖术而归于失败 这出戏,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作者不仅细致地写出了一个真实女人的思想、痛苦和焦急,更重要的是写出她有着向邪恶势力作决死斗争的坚强意志二)不同性格的微妙冲突《水斗》之后,继之以《断桥》如果说,《端阳》、《求草》是白娘子“多情吃苦”的开始,那么《水斗》、《断桥》则是苦难的高峰了在艺术创造上,《断桥》一出标志着全剧的最高成就它深刻而细致地刻划了白娘子对许仙“薄幸”的责难,而又痴心不死,无限爱怜,悲剧气氛十分浓烈,也十分感人此外,青儿的爽朗、正直,许仙的虚情假意,也表现得很好三种不同性格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产生了许多微妙的戏剧冲突 《炼塔》一出,写法海在许仙的配合下,将白娘子收入钵内,并镇压在雷峰塔底此时的白娘子才断绝了对许仙的痴情,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娘子的悲剧结局,给人留下悬念:白娘子虽是蛇清变的,但她善良多情,坚贞勇敢,从不害人,只因她执着追求幸福生活,机智顽强地抗击对她的迫害,就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为什么?(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