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素材——《战国策》经典.pdf
3页高中语文素材——《战国策》经典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没有那样的实质却喜欢那样的名声反而会使名声受损,没有那样的德行而希望得到那样的福气反而会使自己受困,没有那样的功劳而想享受那样的俸禄一定会受辱削:削地也正曰削弱约:捆缚,引申为穷困窘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在原文中,这是豫让决心为重用,信赖自己的知伯复仇时说的话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们的一种典型心理,所以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又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而经常引用,其中前一句体现了一种不分是非的报恩思想和侠义精神,现在引用时应慎重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以散乱的军队进攻训练有素的军队,必然自取灭亡;以邪恶的力量进攻正义的力量,必然自取灭亡;以逆历史潮流的力量进攻顺历史潮流的力量,也必然自取灭亡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之一,是非常重视名分,对战争亦是如此商汤伐夏桀,周武讨股纣,以及春秋、战国时太大小小无数战争,莫不先找出打仗的理由,再正式出兵讨伐;劝阻君主出兵打仗的理由,也往往从名分上着手这几句就是劝谏君主不可出兵的论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就是:邪不压正,历史将按照其自己的规律前进,任何阻挡历史前进的人,都将被历史的巨轮压得粉身碎骨这几句现在仍具有讽喻警戒意义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后来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作者以这几句作比喻,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见到兔子再放出狗,虽然时间急迫,还来得及;羊已丢失了马上修补羊圈,虽不能找回已丢的羊,但以后就不会再丢失了以这儿句说明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太的祸患亡羊补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这几句浅近平易的话虽然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借鉴观念.但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困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行为,也会遭到人们广泛地鄙弃;自己给了别人一点帮助或一点好处便念念不忘.动辄重提,同样为大众所不齿.本名句可供阐述人际关系时引用。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色:美貌.美色华落:花落.喻色衰渝:改变,违背这几句大意是:用钱财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美色面结合,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这几句不失为警句名言,作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交绝:断绝交情恶声:难听的话,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在与人断绝交情时,不说难听的话君子相交要善始善终,好合好散有交情时.两情相好.即使在断交时,虽然会心中有所怨愤甚或仇隙,但也不可相互以恶语相伤.问题自有问题在,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解决,以恶语相伤,只会徒增无谓的烦恼,或给人以笑柄.于实质同题无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在交往中要好合好散,不必在断交时以恶语相伤现在有些夫妇因感情不和而离异,通过协商的方法“和平解决” ,好合好散,互不指责对方,可算是~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计:考虑,打算这两句大意是: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这是触龙说赵太后时说的话,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在劝诫那些一味宠爱、娇惯子女的父母时可引此名句;重温“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启迪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欲:内心的企图。
这两句大意是: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都有所企求,但是在建设四化的前提下,为了共同的大目标,则应该、也能够摒除个人的名利得失,互谅互让,做到“同欲”而不“相憎”,所以,我们可以用“同欲者相憎”来说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产生憎恶的心理,也可以反其义而用之,说明在大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怀:怀藏重宝:贵重的宝物大功:大事业这几句大意是:怀藏着贵重的宝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担任重大事业的人,不能够轻视敌人深夜行走,怀有重宝,可能遭图财害命者的抢劫,招致杀身之祸,作者以此作比,说明担当重任者应时时谨慎,不可轻敌,否则将遭暗算,招来灾祸。
因为“重宝”和“大功”,都会招来忌妒~说明一个浅显易知的社会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可以为鉴)师:榜样 ,师表这两句大意是: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此二句“精警的语言,告诉人们决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将前事作为老师,时时提醒自已,引为鉴戒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不必:不一定能善于干事情的人,不一定善于将事情办好;善于开头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很好地结束此二句是从人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分配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人的能力不同,性格有别,因而各有所长如有人善于当先锋,有人善于打主力,有人善于做殿后,应根据其所长量力使用;善于打开局面的,不能让他去打扫战场;办事认真、细致的,不必让他击当先锋而且事情的成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要求过高,求全责备可以这两句说明量材用人的重要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 ,名不成决:果决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 ,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几句说明,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谋划并注意保密,若计划泄露了,或多谋而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则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可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侪、军事各个领域。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孪(luá n 栾):双生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日常事物中,“利”与“害”常常混杂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实则有害,或看似有害实则有利,或虽有小利却存大害,或虽有小害而终获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顾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为斤斤小利所诱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这几句说明利害常常杂糅在一起,必须认真调查,审时度势,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才配称之为智者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骐骥:骏马驰:快跑驽:劣马先之:跑在前面这几句大意是:骏马盛壮时,一天奔驰千里,到它衰老时,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和“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见刘向《新序》 )意思相近,可借以说明强大的事物到了衰弱的时候,已经今非昔比,起不了什么作用,连弱小的事物也可以超越它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日中:太阳运行到中天,即正午移:指日向西移动太阳运行到中天则向西移,月亮满盈后就会亏缺,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由兴至盛、由盛转衰的客观规律而运行变化。
当其发展到极盛阶段之后,由于某种条件的作用,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注意到事物的这种特性,对于人的处事、立身都是有益的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引:取.拿股:大腿本句大意是:苏秦读书十分刻苦,想打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苏秦是先秦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他早年游说秦惠王,十上奏章而不用,资用乏绝而归.父母妻嫂都看不起他于是,苏秦闭门绝游,发愤读书为驱除瞌睡.不惜引锥刺股,最后终于学富五车.联合五国合纵攻秦,完成了一番功业~几句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发愤攻读,志在千里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精神力量,感人至深苏秦锥刺骨与汉代孙敬头悬粱读书的教事,后来演化成悬粱刺股”的成语.成为我们民族用来表现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的名言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受奖赏的必须是有功之人,受刑罚的必须是有罪之人封建社会中,由于血缘、裙带、门第、等级等关系往往造成有功不奖、有罪不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唐·房玄龄《晋书·刘毅传》)韩非从另一角度说“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韩非子·难一》),和~道理相同,都是讲要劝善惩恶,赏罚分明。
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经:常规,原则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国家政务有一条常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实实执行为最好~是为政的经验之谈,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自行其事,法令失去了权威性和震慑力,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而难于治理了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数(shuo 朔):屡次弊:困乏,疲惫这两句大意是:连续地打仗,人民就会感到劳苦;长期的军事行动,会使士兵感到疲惫此二句写好战必亡的道理作者认为:长期进行战争,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影响农业生产,使人民感到劳苦,久而九之,必然导致灾难的发生军队长期在外东奔西走,冲锋陷阵,也会使士兵失去锐气,感到疲惫不堪,久而久之,或则战败,或则会发生兵变可见好战、久战都是兵家之大忌常以此二句强调好战必亡的道理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面刺:当面指责寡人:古代诸侯对下的自称上书:上奏章谏:直言规劝谤讥:指责议论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会集之处这几句大意是: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奏章直言劝讳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这几句是齐威王下令求谏的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则很著名的故事邹忌从几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时说他的好话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于他因此劝齐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样尽听阿谀奉承之词齐威王觉得邹忌讲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齐威王敢于悬赏求谏,表现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值得后世的政治家借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西,入于拒马河这两句大意是:秋风萧瑟啊易水多么寒凉,壮士这次一去啊不再回还这是勇士荆轲为燕太子丹入秦谋刺秦王嬴政,临出发前在易水河畔与太子丹及宾客分手时所唱的歌词语慷慨悲壮,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可供引用描写战士出征时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豪迈胸怀,也可用于描写志士仁人为国捐躯、投身赴难时坚毅果敢的英雄气概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饕(tā o):饕餮 (tie),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欲:欲望 这两句大意是: 秦国的统治者有贪得无厌的恶兽之心,它的占有欲永远不会满足~两句本是形容虎狼之奏虎视眈耽,窥觎着关东六国,不到一一吞掉,它的占有欲就不会满足,像贵食的恶兽饕餮一样,永远感到吃不饱后来人们借用“贪如饕餮”的形象.比喻极端贪婪凶残的人。
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这是范睢游说寨昭王时说的话寨昭王原先采取越韩、魏而攻强齐的战略方针,劳师袭远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后,劝说昭王放弃原先的政策,政用连结远邦,攻伐邻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的战略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