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docx
10页[沧海桑田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 【散文诗歌】 已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篇1:元稹已经沧海难为水 后人多用这首诗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下面和我一齐赏析一下元稹的这首古诗-《离思已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已经沧海难为水 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解释】 ①已经:已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已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便这里是“匆忙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由于……”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已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 已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由于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由于已经拥有过的你 【出处】 “已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扬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当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 【赏析】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扬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受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首二句“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方“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已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篇2:怀念元稹:已经沧海难为水 引导语:元稹的那句“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 公元831年9月2日,晚唐大诗人元稹逝世,距今已有1185年 提起元稹,总是少不了白居易的名字元稹聪慧机敏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白居易与元稹一齐登科,一齐在朝任职,又在同年被贬,同年生子,相像的经受,一样的文学素养,把他俩紧紧地连在了一齐二人成为挚友后,无论谁在哪里,赠、寄、酬、唱、和、答诗总是不断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梦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书》(元诗)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酬乐天频梦微之》(元诗)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舟中读元九诗》(白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诗)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蓝桥驿见元九诗》(白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元稹与白居易来往的这些书信,被载入课本的并不多,甚至大部分的同学都未曾听闻但是他的一句“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流传甚广,成为千古佳作 这本是元稹悼念亡妻韦氏的《离思五首其四》的其中一句,原诗为: 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他与韦氏的爱情之深笃,表达了他对妻子的忠贞和怀念之情但是偏偏相传元稹风流成性,常常流连花丛,这一份忠贞和深情也就另当别论了 古时的歌姬都是突出有才艺的,和诗情画意的文人骚客互生感情,是再正常不过元稹的众多情人中,薛涛无疑是最出名的,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并且与当时闻名诗人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张祜等都有唱和作为当时非常出名气的官妓,不少达官贵人和文艺青年都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元稹也不例外。
经过友人牵线,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后元稹因官职变动离开,二人情缘也因此而断元稹离去之际,留下《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君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潇洒地离去了,他或许把这段“昙花一现”的感情当成露水情缘,但薛涛是动了真情的,日夜相思,盼君归来,曾传书信与元稹《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整理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然而,薛涛这一等就是终老,两人再无重逢日这段爱情佳话也成为唐朝文人韵事中较为闻名的一例 后元稹著有传奇小说《莺莺传》,书中描写一位名叫“张生”的书生先是恋上没落贵族之女崔莺莺,婚后却抛弃莺莺的故事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抱负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扬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元稹自己承认是“张生”的原型人物,如此便不难理解他的风流 其实,元稹与此外一位闻名诗人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那就是杜甫杜甫现在能够这么火,都要归功于元稹不管我们知道杜甫是才气满满,但在他的时代里是没有火起来的。
由于没有伯乐,几十年后,元稹为杜甫写了墓志铭,文中大赞杜甫其才能,这才“捧红”了老杜,得以被誉为“诗圣” 纵观一生,元稹也是个时运不济的落魄诗人,曾四次被朝廷贬谪与白居易的深厚友情,流连花丛的风流天性,都让元稹变得更加真实 元稹经典作品 《遣悲怀三首》【其二】 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分流水》 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西还》 悠悠洛阳梦,郁郁灞陵树落日正西归,逢君又东去已经沧海难为水全诗篇3:元稹——已经沧海难为水 引导语: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下面是我整理的元稹《离思》,欢迎大家学习 离思五首 其四 元稹 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受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沉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赏识花朵,一半是由于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由于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长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
沉醉在你爱的大海里,沉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爱好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由于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也许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很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俏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推荐】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闻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已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犹如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 100 卷,有《元氏长庆集》 【学问扩展】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情,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由于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齐被安排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头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今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苦痛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束缚,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密切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常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乐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齐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