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国诗歌(二)教学设计 (1).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j7****6
  • 文档编号:61502598
  • 上传时间:2018-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0、 外国诗歌(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波德莱尔、马拉美、夏尔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初步了解象征主义诗歌流派2、 整体感知象征主义诗歌中隐喻、通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1、《应和》、《海风》的朦胧多意,理解象征主义诗歌晦涩和神秘的美学风格2、认识、感受象征主义诗歌中通感等艺术手法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搜集、整理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2、 课堂教学《应和》教学(1)学生诵读(可配乐),谈个人体会2)学生介绍波德莱尔和《恶之花》,对波德莱尔独具个性的美学观念有初步的认识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一层阴郁的暗影,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他生活漂泊无定,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时成绩优异,但不守纪律,后被开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览群书,生活浪荡,以至贫困潦倒,他决心以诗歌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来完成至深的欲念与想望他认为,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创作出一种抛弃浪漫主义纵情吟叹的诗歌,使之成为对人的悲剧命运的抒情体。

      他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波德莱尔 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3)思考与探究:A、《应和》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诗人在诗中用什么方法阐释他的诗歌主张? 隐喻在象征主义者看来,自然不是一种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世界,在万物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都充满了丰富的关联,正如此诗第一节所呈现出的想像:“自然”的庙堂之中,每一根柱子都是“活的”,有生命的,它们用神秘的方式──“模糊隐约的语音”──相互交流着,形成一座“象征的森林”。

      这座森林与弗罗斯特的“树林”不同,在其中穿行的人不是感觉到困惑,而是也参与柱子或树木之间的交流,树木和人在相互凝视实际上,“象征的森林”本身就是宇宙、人生的一个象征,在不同事物的相互呼应中,所有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人的感官、人的内心之中,就深深藏着这个“整体”的秩序和奥秘,即诗中所言:“正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合并/归入一个幽黑而渊深的和协”象征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这种创作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既然诸多自然事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应和,那么诗人想像力的作用,就在于揭示那些隐藏的“应和”关系 B、如何理解“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在象征主义诗人的笔下,各种感官、形象、词语,都发生了奇特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呼应,日常语言、日常逻辑的无形桎梏随之被打破,在语言自由的跳跃、连接中,更多表达的可能性涌现出来这种手法在《应和》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特别是所谓的“通感”手法,诗人直接写出了它的含义:“香味,颜色和声音都相互呼应”嗅觉、视觉、听觉乃至触觉,本来是不同的感官,感受不同的刺激,但诗人也让它们发生了“呼应”似乎为了展示“通感”手法的魅力,诗人在第三节也亲自实验了一下,在不同的感官之间架起桥梁,试着想像:为什么“香味”会“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如洞箫”“翠绿如草场”呢?这有违一般的常理,却扩张了我们经验的可能,颜色、触觉、气味与乐音,错综在一起,同时唤醒读者的各种感官。

      至此,诗人好像还没有尽兴,继续渲染出一个无限扩张的“香味世界”许许多多的古怪的“香味”,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歌唱性灵和官感的狂欢”《海风》教学(1)结合《应和》,比较诵读,进一步感受象征主义诗歌的风格2)学生介绍马拉美生平,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以及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马拉美的诗歌主要特点表现在:追求语言美、句法多变化和音乐性,确立了自由诗的形式;诗歌有多种象征含义,导致晦涩难懂(后期诗作尤其如此,需要读者去发现含义);具有深奥的哲理3)思考与探究:A、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总体说来,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不受到任何的束缚这中间可能还掺杂着创作的苦闷、心灵的焦灼等等情绪B、结合自身感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慰藉》教学《慰藉》安排学生自读思考与探究: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对“爱”的坚贞和执着,结合诗句分析“我”在叙述曾经的爱时,心情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破碎的时间里,它将去哪里?”面对离去的爱,诗人依然生活在对旧日的回忆中片片段段的一级,分散在破碎的时间中第二阶段:“我生活在它的深处,像一艘幸福的沉船没有人知道,我的孤独,是它的宝藏在它飞升着掠过的正午线上,我的自由挖掘它。

      诗人仍然在心底里咀嚼着曾拥有的爱并深深陷入其中第三阶段:“它不再是我的爱每个人都可以谈论它它不再忆及诗人跳出深深陷入的爱并“自由挖掘”它;重新燃起的对爱的希冀与担忧,渴望与企盼3、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魏尔兰、兰波及其他法国象征派诗人的作品,谈谈你对《应和》、《海风》等象征主义诗歌的认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