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doc
9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 怂恿(sōnɡ) 忧郁(yù) 怅然(chànɡ)B.虐待(nüè) 蜷伏(quán) 丰腴(yú) 栅栏(zhà)C.缀行(chuò) 假寐(mèi) 搏击(bó) 意旨(zhǐ)D.哺乳(pǔ) 嗔怪(chēn) 驯养(xùn) 伫立(zhù)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 轰轰烈烈 千钧一发 心有灵犀B.不耻下问 海阔天空 耐人寻味 言外之义C.颠沛流离 忍俊不禁 海市蜃楼 可歌可泣D.鲜为人知 语无伦次 悲天悯人 家喻户晓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4、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A.这所学校校舍漂亮,树木繁茂,一定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好学校B.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C.如果生活条件优越,工作坏境舒适,没有苦难与挫折,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D.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瞬间产生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人5、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下列各组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仰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③②⑤7、按原文填空:(1)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8)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
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2、母爱像棉花盛开徐学平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