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备课资料 苏教版 必修2.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26555070
  • 上传时间:2020-03-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岳霖先生-备课资料合作与讨论一、讨论题目写人的散文重在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本文通过金岳霖先生的几件平凡小事,写出了他的“样子怪”“课特别”“学生优”“学问大”“趣味真”“朋友多”等特征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征的二、讨论指导讨论方式:1.由语文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可每组突出一个讨论重点,紧紧围绕文章的写人记事来进行,为了突出人物个性,作者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各讨论小组要由组长负责讨论的进程,把握讨论的方向,调整讨论的时间和进度,并作好讨论记录讨论思路:1.作者说,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何以见得?2.文章写金先生,却带到沈从文先生、王浩同学、林国达同学等,写他们对写金先生有什么作用?讨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运用一、学海拾贝1.关于金岳霖先生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浙江人,生于湖南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著有:《论道》和《知识论》1995年8月中国科学院举行金岳霖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2.走近金岳霖先生金岳霖的理想和无奈西南联大的教授中,冯友兰和金岳霖的人生道路都很漫长,经历了许多历史变幻冯友兰的命运,给中国知识分子留下许多启示,这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我曾写过一篇《晚年冯友兰》,说了我对他的理解我对冯先生的学问是门外汉,我感兴趣的是他的经历我想从他的经历中看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人生我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同样面临不适应,这时决定一个知识分子选择的动力是什么?过去的理想、文化的传统能起多大作用?也许这是难以说清楚的但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说,也容易找到相应的历史事实,那就是一个人的个性个性这东西,有时候和信仰和传统是分裂的在环境压力下的知识分子,信仰和传统的力量有时会很快消失,生存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像冯友兰在“文革”中的转变,从他早年的行为中也能找到相应的依据。

      台湾马逢华曾说过当年他和萧公权闲聊,说起清华旧事,萧公权说,战前清华园教授同仁之间就流行这样的说法:Whatever Daisen Says,it goes;Whatever it goes,Chisen Says这话的意思是岱孙怎么说,事情就怎么做;事情怎么做,芝生就怎么说(马逢华《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传记文学》52卷6期)虽是学林掌故,但我们却能从细微处见到一个知识分子的个性面临同样的历史巨变,冯友兰和金岳霖的转变有点类似1974年冯友兰在《光明日报》发表《咏史二十五首(并序)》,这些诗明显留有当时的历史痕迹《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有“金岳霖来信称赞《咏史诗》”的记载(蔡仲德编《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初稿》52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可见金岳霖当时的思想状况金岳霖的道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一样,都是早年清华,然后留美,回国做大学教授,虽然专业不同,但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整体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对政治的态度,这个态度简单说就是“参政意识”金岳霖的专业懂得的人不多,他当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948年他曾和冯友兰一起当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的院士,它是当时一个学者的最高荣誉。

      金岳霖曾说过他一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对政治不感兴趣,不等于对政治没有见解过去的知识分子,多数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但同时他们又都对政治保持有热情,金岳霖曾在许多公开发表的宣言中签过名,对学生运动,他也和多数大学教授一样,有自己一贯的看法金岳霖早年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第155页,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个教授当年的风范给学生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可以想见金岳霖的精神魅力但同样一个金岳霖,在后来却突然发生了变化他的学生王浩曾说,金先生的绝大部分文章和3本专著都完成于1948年底以前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对此王浩的评价是“所以一个人如果多年来专心追求一个理想而中途忽然转向另一个理想,恐怕不易得到像持续一个理想所能得到的成绩”。

      《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他先后参预了对杜威、胡适和罗素的批判,参预了对梁漱溟、费孝通、章伯钧的批判这个被他的学生认为“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的人,突然转变了他的转变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选择,人们对他的选择也许已不再苛求,但如何评价这种选择,从这种选择中能看出什么东西,却是不容含糊的王中江在《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中有一段话说得极好他说:“对他50年代以前的哲学的片面的批判和否定,使我感到愤怒和痛苦对此,金到底是如何感受的,我们已不能详细得知了,但我忍受不了从理智上,我同情他,一心想为他的所为作出辩护,把他个人的悲剧性失误,转换成同时代的悲剧性曲折;但是,从感情上,我不能原谅他,我甚至反感,我要求他对他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见该书25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金岳霖这一代知识分子,本来言论应该是最具独立性的,但在历史巨变中,我们没有看见这种独立性金岳霖晚年,对自己的选择有很沉痛的反思,但他的话说得很含蓄他说:“在解放前,我没有搞过什么政治,那时我似乎有自知之明我在解放后是不是失去了这个自知之明呢?解放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心明眼亮起来了,难道我反而糊涂了?我也没有变成糊涂人。

      事实是既有政治,也是‘政治’刘培育编《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60页,四川教育出版社)金岳霖其实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多数人放弃了独立性,我也就不再坚持了为什么要这样呢?金岳霖说:“解放后,我们花大功夫,长时间,学习政治,端正政治态度我这样的人有条件争取入盟入党,难道我可以不争取吗?不错,我是一个搞抽象思维的人,但是,我终究是一个活的、具体的人这一点如果我不承认,怎么说得上有自知之明呢?根据这一点我就争取入盟入党了同上)1957年,金岳霖平安无事,不知这是否和他与毛主席吃过4次饭有关,但与金岳霖主动放弃自己的学术观点而尽可能迎合时代有关关于金岳霖早年的生活,我们现在知道的不多,知道的也多是关于他个人生活的一些趣闻,如他和林徽因一家的关系之类我读过一些国内出版的关于金岳霖的书,感到金岳霖这样的知识分子是读书人的楷模,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学问好,人又高雅,有中国人的机智(如他有作联语的嗜好),又有西方人的幽默从他晚年的谈话中,能感到他在做出违心之论时,是有过考虑的,不过他“终究是一个活的、具体的人”就个性而言,金岳霖大概属于比较软弱的人1922年,金岳霖28岁的时候,在当时的《晨报副镌》上写过一篇长文《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1922年12月4~5日),这篇文章好几本关于金岳霖的书都没有注意到。

      了解青年金岳霖,这篇文章是很重要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金岳霖还在英国文章是由蔡元培、胡适等知识分子在《努力周报》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而发的感想,蔡元培、胡适在这个主张里提出了著名的“好人政府”的主张从金岳霖的这篇文章看,他对中国的社会、政治、人情都有很好的分析特别是他对知识分子的理想,仍能给我们启发第一,他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他说:“我开剃头店的进款比交通部秘书的进款独立多了,所以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第二,他希望知识分子不做官,也就是“不做政客,不把官当做职业的意思若是议定宪法修改关税的事都是特别的事,都是短期的事,事件完了以后,依然可以独立过自己的生活第三,他希望知识分子“不发财如果把发财当作目的,自己变作一个折扣的机器,同时对于没有意味的人,要极力敷衍第四,他希望知识分子能有一个“独立的环境”,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金岳霖年轻的时候,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利弊有清醒的认识,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说:“有这种人去监督政治,才有大力量,才有大进步,他们自身本来不是政客,所以不至于被政府利用,他们本来是独立的,所以能使社会慢慢的就他们的范围。

      有这样一种优秀分子,或一个团体,费几十年的功夫,监督政府,改造社会,中国的事,或者不至于无望一个人如果不特别健忘的话,他在年老的时候,应该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理想金岳霖的这篇文章是他专业之外的感想,也许他早已忘记了,但文章可以忘记,理想却不会丢失,只是尘封在记忆中不愿再去提起,时代留给金岳霖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难题,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二、新题导练对对联,是近年来高考语言表达常用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第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第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第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试为下面的上联拟写下联1.春晖盈大地2.科学能致富3.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参考答案:1.正气满乾坤2.勤劳可兴家3.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知识总结1.课文总结(1)积累词语:深居简出熙熙攘攘东张西望自得其乐(2)阅读本文,一定要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学习课文,注意体会塑造人物可以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课文正面写金岳霖先生的同时,还写了朱自清先生,写了王浩同学,写了林国达同学等,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从另一个角度表现金岳霖先生的性格和品格2.学习心得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