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与尹书鲁第一书》教案.docx
2页与尹书鲁第一书 欧阳修 一、新课导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关于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吉水人 24岁中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谥“文忠”早年正直敢言,主张政治革新,晚年则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变 法欧阳修是我国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他主张创作有内容的古文,反对浮靡的文风,散文创 作很有成就,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等 一三、背景介绍宋仁宗景佑三年,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余靖、尹洙上书反对,也被贬逐欧阳修在余靖 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贬欧阳 修为夷陵令蔡襄于是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 一不肖,指高若讷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 萦怀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 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四、学习目标1、理解欧阳修高尚的精神境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常用文言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3、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五、学习1—4自然段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归纳大意: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 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六、学习5 —8段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归纳大意: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 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 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3、第5段中,有几疑几答?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答:第5段中有三问三答,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 坚定,态度鲜明七、全篇体现了欧阳修的什么高尚的精神境界?明确: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贬官一事的态度, 他认为“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好友说的“非忘亲”这些都是不了解他的内心, 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反对被贬后“傲逸狂醉” “戚戚怨嗟” 他泰然面对被贬,不悲观不放纵,振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
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 他对失约而遗憾,对行程中无法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急于打听师鲁的情况,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 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八、本文的艺术特色1、笔调平易自然,亲切委婉此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 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2、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九、文言断句方法1、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5、依总分,定句读6、对话、引文定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 十、学以致用 课后练习第四大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