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个人征信制度与公民信用体系建设(1999-).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395887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2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个人征信制度与公民信用体系建设(1999~) 一 我国个人征信的历史沿革(一)个人征信的内涵我国的个人征信制度建设是从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进行个人征信试点开始的,全国性的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截至2008年,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人群已达到5.95亿人,到2014年10月,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达到8.5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按照央行下发的《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民营征信机构将与央行主导的公共征信机构互为补充,开创公共征信与市场运作齐头并进的格局随着个人征信系统覆盖人群的扩大,更多的自然人将与个人征信建设息息相关,个人征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显现个人征信,是指根据公民个人现有和历史的有关信息记录,通过考察个人收入和资产所体现的履约能力,对其可以预见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给予相应的信用评价的一种市场服务活动换句话说,通过个人征信活动,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凭借这种信用评价的结果可以便利地在市场上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等各种支持由于个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居于中心地位。

      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等归根结底与个人信用有关,所以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举足轻重总的来说,作为征信对象的个人主要被采集以下信息(具体可参见附录中的个人征信报告样本):个人基本信息和家庭成员基本信息;个人信贷记录和开立结算账户信息;个人公检法记录和公共服务诚信记录;其他信息;等等这样就基本涵盖了个人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的个人征信业务主要从具有特殊执业资质(资格)的人员和需要建立年审制度的人员入手,如个体工商户、税务师、会计师、律师、土地评估师、资产评估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审计师、保险经纪人、基层法律服务者、导游、记者、教师、药师、医师等通过建立个人专业信用档案等方式,更好地开展与政府、银行、中介机构、公用事业单位的联合监管和社会公共活动服务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业的进一步推进,更多个人将被个人征信体系所覆盖二)我国个人征信业的发展过程我国个人征信业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6月,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的诞生,从那时算起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中华征信所”由当时的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5家银行共同筹建成立,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主要进行两项服务:一是企业的历史和现状调查;二是经济和金融一般情况调查[1]。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单位对个人信息的严密掌握,个人征信业陷于停滞状态,而社会经济对于个人信用也没有直接需求直到20世纪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才开始重新起步此后,我国个人征信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人征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3年下半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为了满足我国出口业务的需要,我国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在国际业务方面的经验,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征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1989年联合当时的外经贸部,争取一定的技术支持后,着手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征信企业——北京中贸商务咨询公司这一时期,经由银行发起,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多家资信评级机构,主要从事一些调查和咨询业务,如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为企业发行债券等提供咨询此外,也有关于个人信用的调查业务,但规模普遍较小,业务空间不大,并非专门的个人征信活动,加上制度缺失、监管空缺、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一时期的各项活动均处于模仿和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个人征信业务的整顿和调整时期(从1993年下半年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一时期,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波动更加关注,调控手段不断完善,而随着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信用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为了落实历次会议的精神,个人征信市场的混乱景象得到初步治理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下,我国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业务需要,开始探索各行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相比之下,外国许多征信机构和资信评级机构更加规范,业务也更加成熟,随着市场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国内质量和管理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征信机构被淘汰下来,剩下一些水平较高且较有竞争力的个人征信机构第三阶段,政府开始重视并主导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时期(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2005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金融监管中有效增加银行信贷投放和防范信用风险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开始研究和探索如何逐步完善我国的征信制度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在1999年颁布实施《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登记制度”[2]同年7月,国内首家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个人征信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开通并收录了110万条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人征信报告也随之产生随后,个人征信机构在全国各地“开花”,北京、广州等地纷纷开设个人征信机构2002年,经由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着手研究制定我国征信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征信制度建设总体方案。

      次年9月,国务院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了“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职能,在中国人民银行内设立征信管理局200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浙江等八地开展个人征信系统试点,力图在2005年底实现个人征信系统的全国联网运行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制定实施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并配套实施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报告本人查询规程》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征信业务法治化和正规化的开始第四阶段,个人征信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发展时期(从2006年至今)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库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国个人征信的体系化建设被提上日程,要不断推进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使诚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提倡“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力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开始步入快车道2013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法规。

      2014年6月,国务院又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此后,为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的市场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意味着国内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见表1)表1 我国个人征信建设的重要法规及要点二 我国个人征信的发展状况(一)发展个人征信的意义第一,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有利于防范市场失灵和信用危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活动中的信用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信用关系,所以,作为社会信用关系主体中的个人信用自然也就关乎市场经济的成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个人、企业、政府三者之间常常由于相互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矛盾,并导致危机频发尤其是在商业领域,由于合同违约、虚假广告、有毒食品、诈骗现象等层出不穷,引发信用危机的可能性更大此外,信用危机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反而高,出现了“守信者吃亏”的信用倒挂现象建立个人征信制度,有利于鼓励诚实守信,敦促个人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对于重建社会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十分必要第二,个人征信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获取市场信息、准备合约、达成合约、监督和实施合约等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威廉姆森常常把交易成本比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而据诺斯估计,美国的交易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50%,由此导致的效率损失可见一斑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使得个人信用成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使个人信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成为个人的无形资产在贷款买房、申请信用卡、买保险、租房、找工作、享受政府福利等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状况良好的个人,相比之下能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因为良好的信用降低了缺乏信任而导致的交易成本。

      这会对交易双方都有利,因为双方的摩擦会因互信而减少,使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对投资、消费以及市场资源配置和风险规避产生积极作用第三,个人征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信用消费、拉动内需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虽然政府大力倡导信用消费,但实际进程非常缓慢,原因之一就是消费领域失信问题频发、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市场无法有效获取消费者除银行信贷以外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贷风险评估缺乏完整的资料因此,银行设置了较高的消费信贷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在住房、汽车、教育等领域的消费信贷需求旺盛,通过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无疑可以有效改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动的质量,拉动内需增长第四,个人征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竞争力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艰难的实践检验,我国如今已经初步建成市场经济体制,但与之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体系并未建成,这不仅增加了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也使得依靠国内低廉成本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大打折扣。

      由于信用形象不佳(我国尚未纳入征信国家的范围),高端技术和产品出口乃至企业对外FDI活动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和影响由于个人作为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主体,个人信用必然直接影响企业信用和社会信用因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个人征信制度建设,不断改善社会的信用环境,对提高个人和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个人征信产品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产品的产生主要来自我国个人信用数据库中收录的个人相关信息,该数据库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共同协作建立的,具体由该数据库下设的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前文已提到,我国在2005年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有关个人征信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配套实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报告本人查询规程》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按照这些法律文件,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产品开发流程如下第一步,产品设计由于反映个人信用的基本信息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如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确定服务项目,就需要事先制订数据采集计划和进行产品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征信产品要注重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确定数据采集项目和采集方式,并在征信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发现新的需求。

      第二步,数据采集征信数据一般来源于各种公开的信息、被征信个人主动提供的信息、征信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