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跑道观测工作程序.doc
9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双跑道运行模式下观测工作程序1 前言为保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双跑道运行模式下气象观测服务的精确、连续、顺畅,根据《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 1 部分:观测和报告》、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 10 部分:地面观测记录》等法规,结合深圳机场双跑道运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程序2 西跑道无自动观测系统条件下的观测工作方法2.1 机场天气报告气象要素的取值方法主导能见度、云和天气现象采用值班观测员在塔台观测监控室的人工观测结果;风向、风速、RVR 、温度、气压、湿度等采集东跑道 AWOS 的探测 数据2.2 西跑道自动气象站探测数据提供方法西跑道 MAWS301 自动气象站探测的风 向、风速、气压、温度及能见度等数据,通过气象信息综合显示系统,为塔台提供保障服务3 双跑道自动观测系统运行时的观测工作程序3.1 跑道区域及自动观测系统设备分布东跑道 15-33 长度 3400 米,宽 45 米,西跑道 16-34 长度3800 米, 宽 60 米,东、西跑道中心线间隔 1600 米,西跑道南端向北错开 600 米,西跑道北端向北错开 1000 米。
根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实验运行规程(0919)》,宝安机场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跑道使用策略初期原则上采用东起西落隔离模式,即:西跑道主要供航空器落地使用,东 跑道主要供航空器起飞使用深圳机场自动观测系统的气象要素传感器包括:6 套地面风向风速传感器,其中 4 套安装在东、西跑道各自接地地带内侧,2 套安装在东、西跑道中段内侧;2 套天气现象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东跑道中段内侧、西跑道北端接地地带内侧;7 套跑道能见度探测仪,其中 5 套大气透射仪,分别安装在东、西跑道接地地带内侧以及西跑道中段内侧;2 套前向散射仪,分别安装在东跑道中段内侧、西跑道北端接地地带内侧;4 套云高仪,分别安装在东、西跑道接地地带内侧3.2 基准观测点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应当结合本机场运行情况选定任一沿跑道安装的自动气象站所在的位置作为基准观测点,该点的自动气象站用于观测代表机场综合天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其观测到的除云、能见度、天气现象以外的数据用于电码格式的机场天气报告和机场气候资料统计深圳机场气象台根据深圳机场实际运行情况,选择 16 号跑道自动观测系统所在的位置作为深圳机场的基准观测点。
3.3 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和报告3.3.1 云3.3.1.1 观测和记录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三十九条,云的观测应当代表机场区域、进近着陆和起飞爬升区域上空云的状况,并记录云的观测结果3.3.1.2 报告在 METAR/SPECI/MET REPORT/SPECIAL 报告中,报告代表机场及进近区域上空的云的状况3.3.2 主导能见度3.3.2.1 观测和记录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七十九条,主导能见度应当在观测平台或观测场以能见度观测的方法确定3.3.2.2 报告在 METAR/SPECI 报告中,应当以“VVVV”组报告主导能见度在 MET REPORT/SPECIAL 报告中,不报 告主导能见度3.3.3 天气现象3.3.3.1 观测和记录应在观测平台上观测机场及其附近区域、进近着陆和起飞爬升区域的天气现象,由目测获得,当使用天气现象传感器测量时,也应结合目测在观测进近着陆区域的天气现象(如风切变、颠簸等)时,应依据航空器报告或其他设备探测的结果根据《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 10 部分:地面观测记录》,记录天气现象的观测结果3.3.3.2 报告在 METAR/SPECT/MET REPORT/SPECIAL 报告中,应报告代表机场区域的天气现象。
3.3.4 垂直能见度3.3.4.1 观测和记录根据《民用航空气象第 1 部分:观测和报告》第 8.5.3 规定:当天空被天气现象所遮蔽,不能判定云量、云状和云高时,应目测垂直能见度;使用仪器设备测量垂直能见度时,应结合目测进行并按规定格式记录观测结果3.3.4.2 报告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报告3.3.5 气象光学视程(MOR)3.3.5.1 观测和记录气象光学视程应从自动观测设备显示终端获取,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记录基准观测点处的 MOR10 分钟平均值记录 R16 处 的 MOR3.3.5.2 报告在 METAR/SPECI/MET REPORT/SPECIAL 报中,不报告MOR3.3.6 跑道能见度(VIS)3.3.6.1 观测和记录跑道能见度应从自动观测设备显示终端获取,跑道能见度(VIS)不记录 3.3.6.2 报告METAR/SPECI 报告在 METAR/SPECI 报中,不报告 VISMET REPORT/SPECIAL 报告在 MET REPORT/SPECIAL 报中,报告 VIS 的 1 分钟平均值,分 别报告东、西跑道的 VIS,按接地地 带、中间点和停止端的顺序报告,分别用 TDZ、MID、END 标明。
VIS 的通报VIS 变化达到 SPECI 标准时,不编发 SPECI 特殊报告任何一个探测点 VIS 的 1 分钟平均值变 化达到 SPECIAL 标准时, 编发 SPECIAL 特殊报告, 根据与用户的相关协议进行通报3.3.7 跑道视程3.3.7.1 观测和记录跑道视程应从自动观测设备显示终端获取根据《民用航空气象第 10 部分:地面观测记录》第 7.1 规定:当主导能见度或正在使用的任一跑道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小于1500 米时,将正在使用的跑道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数值记录在地面观测簿相应栏内,最多记录四组当主导能见度或东、西跑道接地地带跑道视程小于 1500 米时,记录东、西跑道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向北运行(R33 和 R34 为跑道接地地带)时,当主导能见度或 R33 跑道 视程或 R34 跑道视程中有一个小于 1500 米时,记录 R33 和 R34 的跑道 视程;向南运行(R15 和 R16 为跑道接地地带)时,当主导能见度或 R15 跑道 视程或 R16 跑道视程中有一个小于 1500 米时,记录 R15 和 R16 的跑道 视程3.3.7.2 报告METAR/SPECI 报告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如有几条跑道可供着陆时, 报告着陆接地地带最强灯光级数下的跑道视程,最多报告四组,并注明与该值相关的跑道。
向北运行(R33 和 R34 为跑道接地地带)时,当主导能见度或 R33 跑道 视程或 R34 跑道视程中有一个小于 1500 米时,报告 R33 和 R34 的跑道 视程;向南运行(R15 和 R16 为跑道接地地带)时,当主导能见度或 R15 跑道 视程或 R16 跑道视程中有一个小于 1500 米时,报告 R15 和 R16 的跑道 视程MET REPORT/SPECIAL 报告报告实际灯光级数下的跑道视程 1 分钟平均值,即:在 MET REPORT/SPECIAL 报中,分别报告东、西跑道的跑道视程,按接地地带、中间点和停止端的顺序报告,分别用TDZ、MID、END 标明跑道视程的通报当东、西跑道接地地带最强灯光级数下跑道视程的 10 分钟平均值变化达到 SPECI 标准时,编发 SPECI 特殊报告,并及时向用户通报任何一个探测点实际灯光级数下跑道视程的 1 分钟平均值变化达到 SPECIAL 标准时,编发 SPECIAL 特殊报告,根据与用户的相关协议进行通报3.3.8 地面风3.3.8.1 观测和记录根据《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 144、145 条:用于MET REPORT、SPECIAL 及空中交通服 务部门时,应当观测正在使用跑道接地地带 2 分钟的平均值;用于 METAR 和 SPECI时,应 当观测基准观测点的 10 分钟平均值。
记录 R16 处风 要素数值3.3.8.2 报告METAR/SPECI 报告只报告基准观测点的平均风向、风速及变化报告 R16 处 地面风的数值MET REPORT/SPECIAL 报告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156 条,在 MET REPORT 和 SPECIAL 中,如果报告沿跑道不只一处的地面风,应当标明这些风相应的位置;如果报告多条跑道上的地面风,应当标明与这些风对应的跑道,并给出每一条跑道上可用的风的数值;在 MET REPORT/SPECIAL 报告中,分别报告东、西跑道的地面风值,依次用 TDZ、MID、END 标明;即 6 个探测点的风值要全部报告地面风的通报R16 为 基准 观测点,R16 处 10 分钟的平均风向、风速或变化达到 SPECI 报告标准时,编发 SPECI 特殊报告,并及时向用户通报任何一个探测点 2 分钟的平均风向、风速或变化达到SPECIAL 报告标准时 ,编发 SPECIAL 特殊 报告,根据观测情报室与用户的相关协议进行通报3.3.9 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3.3.9.1 观测和记录根据《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134、139 条,应报告基准观测点的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
观测并记录 R16 的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3.3.9.2 报告在 METAR/SPECI/MET REPORT/SPECIAL 报告中,均报告 R16 的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3.3.10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量观测和记录 R16 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数据3.4 气象要素报告值选择总体要求3.4.1 地面风取值点的顺序为 R16、R16MID、R34、R15、R15MID、R33、西跑道自动气象站、东跑道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场3.4.2 气压取值点的顺序为 R16、R34、R15、R33、振筒气压仪器、西跑道自动气象站、东跑道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场3.4.3 气象光学视程取值点的顺序为 R16、R34、R15、R333.4.4 气温、露点温度、相 对湿度、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取值点的顺序为 R16、R34、R15、R33、西跑道自动气象站、东跑道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