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书法 课件 502北宋后期书法(续).ppt
49页三、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米芾1、生平 2、书法作品3、书法的艺术特征4、书法美学思想5、米芾书法的书史地位6、苏黄米三家书法艺术观的比较1、米芾生平及个性 米芾生平 书法史上的怪异之才 米芾的书学经历 米芾癫狂的个性及对仕途及书风的影响米芾生平(1051-1107) 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 漫士,自号鹿门居士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后又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出身于世宦家庭.他一生不曾走上科举道路,因其母曾做过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得承皇恩,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的成就,以及蔡京的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因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是一位既尊重传统而又标新立异的书画大家 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苏、米、黄、蔡)之一书法理论著作有书史、 画史、海岳名言和海岳题跋还是一位文物鉴赏专家和收藏家据说鉴赏奇石以“瘦、透、漏、皱”为标准,是他首倡 书法史上的怪异之才 穿戴唐巾深衣,高檐碍轿顶,干脆撤顶而坐; 他有洁癖,洗手不用巾拭,相拍至干; 不让人手摸藏品,展示几拒人于千里之外; 别人试他宝砚是否发墨,唾砚代水,他勃然变色,将污砚相赠; 他择婿,一看到某人姓段名拂,字去尘,连称“真吾婿也”; 在太常时屡洗祭祀官服,刺绣磨烂而遭到弹劾; 办公时也玩石不离手,拜官署前怪石为兄; 痴迷古人法帖收藏是米蒂最大的癖好.有一次,米芾乘蔡攸的船渡江,见到王羲之的王略帖, 恳求以画互换不成,以死相要挟.终于得手. 死前于棺木坐卧其中,念偈【(j)即佛经中的唱词】句合十而终。
米芾画像米芾的“米氏云山” 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米芾的书学经历 米芾自叙帖中叙述:八岁时开始书法启蒙,从颜体入手又改学柳体,知道柳出于欧,又学欧阳洵书法,进而学习隶、篆、钟鼎文,临习石鼓文,后又从杨凝式、李邕、陆柬之、沈传师,以及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羊欣等历代名家书法中吸取精华,融汇贯通,宋代以前名家法帖几乎全部临习殆遍,对传统的浸霪之深,有宋一代无人能出其右,长达几十年的“集古字”生涯,使米芾练就了极为精熟的笔法和深厚的临摹功夫,明代李日华曾赞叹道:“论善临摹者,千古惟米老一人而已米芾转益多师,熔铸百家,目的是为了“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米芾自己所说的“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的理想境界,成为北宋以来技法的集大成者 超然不俗、独标一格的艺术风格 从他那风樯阵马、痛快淋漓的独特风格中,我们能更强烈地感觉到他那颠狂不俗的个性 宣和书谱卷十二称:“违世异俗,每与物迁,人又名米颠 宋史本传云:“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宋人孙觌称他:“米南宫超轶绝尘,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径之外,真一代奇迹也。
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对晋人风度的回归 米芾的颠狂一方面是对当时世俗的反抗,另一方面却是对晋人风度的回归他的很多言行足以使人想起晋人风流倜傥、豪迈不羁的作风 宣和书谱卷十二 称其“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宋程俱北山小集称他:“公风神散朗,姿度瑰伟,音吐鸿畅,谈辩风生,东晋风流也 这种清旷恬淡的作风,正是米芾对晋人风度的一意倾情,也才使他力取晋人书法,特别是二王书法他认为“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晋人书法正如他评论王献之所说的那样“天真超逸”晋人风度与晋人书法在精神意蕴上本来就有着高度的同构关系,二者都非常契合米芾颠狂性格所形成的口味,成为米芾心摹手追的典范2、米芾的书法作品及风格类型 擅书法,工楷、行、草、篆、隶诸体,以行书成就高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苏轼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宋史称:“沉著飞翥 ,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宣和书谱:“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蜀素帖 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是传世米帖中,唯一书写在丝织物上的行书作品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之的笔意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苕溪诗卷 苕溪诗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 苏轼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值雨帖珊瑚帖 此帖的笔意,充满着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线条流走跌宕,神彩飞扬:写到“珊瑚一枝”,不仅加重增大,而且继之以画. 此帖的笔意,真正称得上是“放笔一戏空”.“草书 米芾的草书比行书要薄弱得多如中秋登海岱楼诗,虽然技法老到,但过于守循晋人法则,缺少独特的风格力量米芾书法风格(书法的艺术特征)笔法上:1)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 2)“八面出锋”3)大量使用提按顿挫的动作 章法结体上:1)字型欹侧,姿态夸张。
2)字形大小不一,任其自然 3)书法风格始终定位在纵逸、奇肆、豪放等美感范畴上 米芾的书学思想 崇尚天真自然 推崇晋人书风 注重书法基础 提倡平直明白的品评语言崇尚天真自然 认为书法就应该抒写真性情, 不要矫揉造作他在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诗中写道:“何必识难字, 辛苦笑扬雄自古写字人, 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 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 放笔一戏空 米芾的观点, 是苏轼等人尚“意”书风的延续为了达到“意足我自足”的境界, 米芾希望在执笔姿势等方面都要做到自由无障碍, 这样才能有利于书家抒发主体感情 米芾的字被称作“集古字”, 他追慕晋人, 集古出新, 不蹈流俗, 不学权贵, 乃是其真性情的一种反映 米芾真正把书法当作了宣泻情感的工具, 一任感情流淌, 不受丝毫世俗束缚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甚至有点儿莽撞的意味这就是真实的、任性而为的米芾推崇晋人书风 米芾追慕晋人书风1)多收集晋人书帖, 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宝晋”他性格乖张, 羡慕那种萧散简远、无拘无束的魏晋风流2)在书法上, 米芾取法晋人的灵秀、洒脱,认为草书应以晋人为楷模, 否则就是“下品”, 可见晋人书在米芾心目中的地位3)认为作书要以“意”为主,“意”到笔到,“意”止笔止, 不要用外在的点画来掩饰、迁就“意”, 应任“意”自由抒发。
对唐人的书法大加贬诋 1)不喜唐书的约束, 不愿意受过多的束缚完全以俗与不俗为度量唐人书的标准:真率不做作而能得天趣者不俗,否则便俗欧颜、柳被斥为“丑怪”2)明确表达了自己“集古”, 只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 最终目的是自成一家, 而不是拘泥于古人注重书法基础 认为:学古人时很注意选择好的范本, 主张学真迹, 尤其反对学习石刻 认为各种书写技法要综合运用, 偏执一种则不为好字 提倡平直明白的品评语言 评论他人书法作品时, 却要求语言平直明白, 反对前人论书言辞隐晦, 用“迂远”、“奇巧”的语言来表达不甚清晰的态度在海岳名言中云:“历观前贤论书, 征引迂远, 比况奇巧, 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阁, 是何等语? 米氏提倡的原则是要在“入人”, 也就是意义明确, 使人了然”米芾书法的书史意义 1、对宋代而言:为尚意书风寻找到另一条创作模式集古出新的创作之路是宋代文化精神的成功 2、对后世书法的发展的重要影响 独创出集古出新的创作之路 由苏东坡、黄庭坚等倡导的尚意书风在一开始对书法的发展确实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书法史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风格样式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传统的失落和断层,而且易形成一种无实质内含,只有空洞的精神渲泄的创作风气,更有可能因脱离欣赏者的期待视野而不被接受。
米芾的出现,及时矫正了他们可能导致的失误他首先与传统再一次合拍,并在传统的接受视野中縯绎出另一种风格样式,这使他获得了被普遍接受的效应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集古出新是一种相当广阔灵活的书法模式,它经得起多方位的阐释,因而给后人以许多的启悟大凡欲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走一条融合之路的书法家,都不能不面对着米芾因为他是这一路子的最成功的实践者 1)单从书迹看,他的追仿者代不乏人宋代有其子米友仁秉承家学,亦自不乏;吴琚则酷似绝肖;其后更有赵孟頫、杨维桢、文征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人总之,可以举出一长串名字,证明米芾书法影响之广之久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开创的艺术道路对后来者更富于启示和指导作用 2)元代以赵孟頫为首的书家掀起一股以回归晋唐为目的的复古热潮这股潮流基于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否定,特别反对宋人一味地讲究创新而忽视“物质”技巧层面内容的创作倾向唯独对米芾例外赵孟頫之所以崇拜米芾,是因为他们都以晋人为师,以复古为旨归米芾在崇古同时尚能出新,而赵孟頫则一味地复古以至完全堕入晋唐规范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米芾从理论到实践对晋人书法进行了疏浚,开导了复古的先河,而赵孟頫则接过他的大旗、继续为之 3)明代董其昌同样强调复古,自称要上溯二王,但他却率以米芾为标志,结果在精神意趣上还是回到米芾那儿去。
董其昌一生的艺术追求处处以平淡天真为核心,这其实也是对米芾的响应 4)王铎则力学米芾书法,在米字基础上加以夸张放大,特别是大量运用涨墨法去取得一种新的境界王铎这种“尚态”的书法其实也是承接了米芾的余响、在米芾那儿已然看到一种夸张变形的趋势,王铎是沿着这一路子把它推向极端苏轼黄庭坚米芾书法艺术观的比较 “苏东坡着重强调的是“书意”:“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我书意造本无法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 黄庭坚着重强调的是“书韵”:“书画以韵为主,”“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 米芾所着重强调的则是书之“真趣”:“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余不及也 北宋其他书家 沈辽(1032-1085) 薛绍彭 蔡京(1047-1126) 蔡卞(1058-1117) 宋徽宗(1082-1135) 钱勰(1034-1097)沈辽 生平:沈辽(10321085)字睿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未冠已能文,不喜仕进,因兄入仕,监寿州酒税以议论新法是非,被王安石疏远元丰二年(1079)因事下狱,旋流永州五年,徙池州,筑室齐山,名曰“云巢”有云巢集他一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
沈氏长于诗文,与兄遘、叔括号称“三沈先生”宝得帖 用笔生涩,结体奇诡,行气流畅,颇有孤山野岭的荒率之趣 薛绍彭 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别署河东三凤后人,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南)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父亲薛向是有名的大臣,曾帮助王安石施行新法,官做到枢密院知事.元祐元年(1086)薛绍彭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累宫秘阁修撰、梓潼路转运使 薛氏善楷、行、草书,纯以王羲之为宗 与米芾齐名,号称米薛,连米芾自己也把他视为伯仲之间如谓“世间米薛和薛米,犹言弟兄与兄弟四海论年我不卑,品定多知定如是” 伯充帖 笔势圆逸藏锋,清俊遒丽大年帖气息绵互,用笔若流,从这此帖可得其连绵逸趣 蔡京生平简介 蔡京(10471126),字元长,福建仙游人历官户部尚书、右仆射、后至太师自从徽宗崇宁元年(1103)当宰相以后,连任4次,前后长达16年之久为相期间,残害忠良,鱼肉百姓,贪污腐败. 是遭世人憎恨的奸相. 但他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