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案例的应用与撰写.ppt

7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319172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80.02K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张肇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 2012.3.13叙事研究与教师成长一、叙事与案例的性质异同二、叙事研究的基本模式三、叙事与研究的关系一、叙事与案例的性质异同 n叙事是人的天性n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n叙事反映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案例研究与叙事研究的兴起 (质的研究)n1996年,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 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1期 n1997年,岳晓东:《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 理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2000年,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n2000年,《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最早开辟了“案例评析” 专栏,发表了国内第一批“研究性学习”案例n2002年,《中国教育报》举办教育案例征文活动,收到 近4万篇来稿n2003年,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 第2期; 2001年起,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集刊,倡导叙事研究n2003年,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 究》,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个中学科研室主任的困惑n 读过一些专家的文章,本来我似乎明白了叙事研究 和案例研究的区别,但读了徐碧美的《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后,发现她的案例研究就是 我认为的叙事研究,当我读郑金洲的《行动研究指导 》时,发现他把“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分开来 写,说明这两种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 请教过好几个朋友,包括教育学博士,他们也说不清 楚n (仲丽娟:《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一位中学 教师的亲历亲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叙事与案例的区别叙事 案例一种表达方式 一个特定情境基本性质 时间概念 空间概念关注重点 发展过程 相互关系思维方式 偏重感性认识 兼顾理性认识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叙述说明议论 叙事与案例的联系(1)n 在多数情况下,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可看作 同一概念,也可称为叙事型的案例研究n 案例研究,是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 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n 中小幼教师通过叙事形式陈述事实、总结经 验、实践反思 叙事与案例的联系(2)n 在少数情况下,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是n交叉概念n 有些叙事比较松散或隐晦,没有明显的情 境特征 n 有些案例研究不是以叙事为主,而是以说 明、分析、议论为主这类非叙事型的案例 研究有其独特的功能案例:一个诚实与集体主义的两难问题讨论n教例:凳子事件n分析:n(一)动机论 以良好的动机为出发点,认 为责任、义务和原则是比行为的后果更重要 。

      n(二)结果论 以行为的结果作为判断行为 是否道德的依据,正确的行为是使善最大化 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一、动机论)n 如果默许,那么: (1)违背了做人要“诚实”的道德准则 (2)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n 如果批评,那么: (1)同学们将因诚实而带来不利,他人却因不 诚实而获利,老师能否说服同学? (2)是否从另一方面纵容了其它班级同学的不 诚实?如何教育其它班的同学?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二、结果论)n如果赞同,那么: (1)是对同学们表现的集体主义的肯定 (2)有可能教训了偷拿别人凳子的人n存在的困难: (1)怎样判断使“善”最大化? (2)强调追求好的结果,会促使不择手段,从 而产生了“恶”怎样处理凳子事件? (动机和结果相结合)n 徐老师也许可以这样做:让同学将凳子还回 去,组织讨论什么是真正的集体主义,如何才 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正确行为;为了防止凳子再 次被盗,可以让校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育, 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以后的损失, 在班上实行凳子责任制,并让他们理解,这一 次自己受到了一点损失,正是为了不让偷拿凳 子行为继续下去,既是出于好的动机,又可以 达到良好的目的。

      小结: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异同n1. 共同的方法论背景和性质n2. 事情总是发生在情境之中n3. 好的叙事是有思考的叙事二、叙事研究的基本模式n叙事研究有没有模式?n叙事研究是否需要模式?两种观点的争鸣n施铁如:《“怎么都行”:学校改革的后现代 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2 期n许锡良:《评“怎么都行”:对教育叙事的理 性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 1期一事一议(或夹叙夹议、只叙不议)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叙事研究模式n 故事 + 点评n 情景描述 感悟思考n 生动 深刻n问题:叙事容易与研究脱节;n 对叙事本身缺少研究有关叙事研究的四种理论n质的研究n课例研究n关键教育事件n个人的教育史(一)规范的质的研究n确定研究问题↓n选择研究对象↓n进入研究现场↓n迸行观察访谈↓n整理分析资料(编码 → 本土概念 → 扎根理论)↓n撰写研究报告(二)课例研究n 日本教师寻求提升课堂中教与学的一种 校本的、合作的专业发展过程斯蒂格勒 和希伯特,1999 )n(1)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呈现为一个 持续、循环的实践研究过程 ;n(2)以教师的集体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n(3)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n研究对象 。

      课例研究的两种基本途径n1 .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n2 . 行动研究模式1. 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 (研究初期:上海教科院教师教育中心)n全息性课堂教学录音、录象;n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n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n提问行为类型频次表;n语言流程图及巡视线路图;n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n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表;n教学程序表;n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表提问行为类型频次统计表行为类别为类别 频频次 %问题类问题类 型1.常规规管理性问题问题 2.记忆记忆 性问题问题 3.推理性问题问题 4.创创造性问题问题 5.批判性问题问题448271056033.81.220提问问方式1. 提问问前,先点名;2. ……师师理答方式1. 打断学生或自己代答;2. ……生回答类类型1. 无回答;2. ……停顿顿1. 没有停顿顿或不足3秒;2. ……“高参与度认知水平教学核心要素”主题教学 观察表(研究中期:综合国内外成果制订)课堂观察视角/ 主要视点观 察 记 录 优优 秀5良 好4一 般3改 进进 2不 满满 意1未观观 察到1、激发学习动机,调动积极参与2、关注学生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监控死亡 过程 4、激励社会性学习,学会聆听合作5、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搭好脚手架6、促进有意义学习,明确重点难点7、投入足够时间练习,组织变式教学8、强调问题解决,激励好奇探究“课堂教学形态”的观察工具 (近期研究:普陀区、黄浦区的实践)学校 班级级 学科 任课课教师师________ 教学主题题 课时课时 课课型_________ 时间时间教学 环节环节师师生行 为为及 话语纪话语纪 录录课课堂答问问及学生参与情况听课课随感学生答问问参与情况个别别齐齐答无应应答高 一般低附件1:教案和板书书附件2:教师访谈师访谈 摘要附件3:学生访谈访谈 摘要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叙事n1.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理论n2. 掌握一套观察工具和方法n3. 现场收集大量的事实材料n4. 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n5. 用第一人称叙述整个研究过程,写成报告n参考材料:《课堂教学公平观察量表的设计及观察方法》,(载《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3期。

      2.行动教育:三个关注,两次反思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 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的 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 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 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三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 专题研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n师:上次秋游你花了多少钱?n生:86、42、36、49、28n师:请根据数据提出减法问题,列出算式n生:86-42、49-28、86-49、42-36n师:再来算算86-49,说说理由n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 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n师(要求大家拍手表扬):听懂他的意思 了吗?谁再来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n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怎么 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 (再全班交流)n生1:我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n 76-19=57n生2:我先算76-20=56,再算56+1+57n生3:我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

      n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n生5:先76-9=67,再67-10=57n生6: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n生7、8:把19看成16和3、把76看成80------“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 同在哪里?”n生1:76-10=66,66-9=57,所以------n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n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先76减10等于66, 66再减9等于57所以------ n师:与他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人举手)与他差不 多的有吗?n生3:我是先减9,再减10的n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n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n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 以要加1n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n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一种较易掌握的叙事形式 反映行动研究的一般特点和过程n问题→设想→行动→反思→改进参考资料:n《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部分篇章),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n《从关注“说什么”到“怎样说”的心路历程——教学多轮磨课分析》(载《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1期)避免“形式大于内容”n《从关注“说什么”到“怎样说”的心路历 程——教学多轮磨课分析》(提纲)n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n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n三、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n四、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从课例延伸到 对某个项目和活动的行动研究《从手写体到印刷体》(代拟提纲) 一、问题与假设学生总是出错;写“数学日记” 二、方法与过程1.第一步:作业中夹纸条2.第二步:每周一篇日记3.第三步:每月选编成册4. 第四步:学生参与选编5. …… 三、结果与讨论(原载《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三)关键教育事件n2005年前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晓东教授移 植企业管理“关键事件”概念,用于山东教师培 训。

      n2007年,[英]大卫 · 特里普:《教学中的关键 事件——发展教师专业判断力》,河北人民出 版社n2006年以来,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开展“重要 教育片段”、“关键教育事件”教研模式研究关键教育事件的内涵n事件经常发生,但关键事件是由我们观察情 景的方式产生的,关键事件是对事件意义的 阐释大卫 · 特里普)n既不是发生了大事情、出了大问题,也不是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是课堂上 发生的很普通很寻常的事情但一旦点出它 的关键原因、它的症结所在,并阐释出背后 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就 成为很有价值很经典的事件陈 晞)怎样生成关键事件 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观察、取舍、分析事件n确定一个关注点:n有趣的n滑稽的n悲痛的n聪慧的n暴力的n不幸的n烦恼的n好的n微不足道的一件教师原来没有汇报的小事n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