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名著解读复习.pdf
3页文学经典: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眼中的世界,决定了人的行为;文化结构——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摹仿论的观念 “世界存在着客观真理,人如同一面镜子, 只是被动地发现和反映这个客观真理”,文化论、结构论的观点“世界是一堆材料,是人脑主动地把这一堆材料组织在一起,在这个组织的过程中人的文化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学经典——文学是对世界的一种叙述,是按自己的理想对世界进行的重构,文学是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选择西方文化经典:西方在地域上主要指的是西欧,在文化上指的是在两希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共同体;世界的西方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世界范围内的西方化是从西方人的海上探险和贸易开始的;西方化对其他民族的同化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模式等;西方化、全球化语境下一系列文化问题接踵而至西方文学是个体原生命的层递展露:马斯洛提出人类基本欲求的五个层面——生理欲求、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要求、尊重的要求、自我实现的欲求希腊神话的内容与谱系:内容——神的传说和英雄的传说;谱系——指的是神的谱系,分为前奥林匹斯神系(记载了天地的起源,讲述了宙斯之前宇宙秩序更迭)和奥林匹斯神系希腊神话的主题: 注重个体性, 以欲望的满足、 价值的实现为个体行为的目标和评价的依据——权力、爱情、智慧。
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莫过于奔放自我希腊神话的叙述方式:从非伦理的角度出发,是娱乐式的叙述,奠定了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中国神话不成体系,注重集体性,以族群整体利益为主中希神话产生的不同原因:生存环境——中国恶劣,团结和集体意味着存在,希腊优越,频繁的海上活动养成人们对于个性和享受的追求,经常的历险使他们的文学富有奇幻色彩;哲学思想——中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就是关系学,希腊探寻世界与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改造世界,不强调关系,而强调人的主体性;政治形态——中国重国家、重集体,个人服从国家,君权至上,希腊重个人,国家为个人服务,契约制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权在民中希神话关注对象和主题不同——中国文化关注理性,形而上,下压,袭来神话关注感性,形而下,上冲;叙事方式不同——中国人从伦理出发,是抒忧、 打气式的叙事, 希腊人从非伦理、 娱乐的角度出发,是娱乐式的叙事中希文化的不同出路及各自的优劣:中国优势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善于沟通,劣势在于压抑个性、人性,容易导致反常心态,集体文化造成了极强的依附心理;希腊优势在于强调个人化可以使人性得到自由舒展,劣势在于人性关系淡漠、性欲膨胀,极强的控制欲带来不合与霸权。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特洛伊战争,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 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修斯》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的经历从社会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但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多神崇拜、向私有制的过渡、男权中心,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通过一次次历险过程的描述,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之美叙述方式:时间性结构——按时间发生的时间顺序,通过倒叙、插叙等方式讲述经历,达到以情节吸引人的效果;以人物行动为线,推动故事情节,以事带情《荷马史诗》在艺术上的贡献:叙事模式——出征、冒险、回归;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技巧——事件与故事的不同,时段和时序的安排对故事效果的影响;语言——“荷马式比喻”两部史诗在叙事方式上为西方文学树立了原型:西方后世文学基本上循着荷马史诗开创的以精神为线和以行动为线的模式进行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酒神祭祀仪式中赞美酒神的原始歌舞酒神颂,形成于前6 世纪末,繁荣于前5 世纪到 4 世纪雅典民主制极盛时期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欧里庇得斯“剧场里的哲学家”。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围绕老王之死和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谜展开,找出造成他杀父娶母悲剧的原因是破解其主题的钥匙原因:亚里士多德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神话宗教原型批评、欲望悲剧——俄狄浦斯情节把剧作放在西方文学以人为中心的大主题中分析可以发现: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自身有限性的悲剧,作为有限性的存在,人总是在幻想突破有限,达到无限,这对矛盾使人生来就处于悲剧性的境地,且永远无法解决,因此人的悲剧也是永恒的俄狄浦斯王突出的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及其悲剧性本质,成为人类生存状况的寓言,集中体现了西方文学的悲剧精神《俄狄浦斯王》从“写什么”转到“如何写”,强调戏剧冲突,对完整、封闭、严密结构的追求,奠定了西方戏剧的结构范型,情节的安排遵循因果律和必然律,经得起理性的推敲正因为这种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发现,所以西方宗教意识根深蒂固,人们总是试图处理好理性与信仰、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关系宗教的真正意义始终保持对世界和不可知之物的敬畏圣经的主题:上帝和人的关系——强调克制和奉献自我,追随上帝而不加思考的绝对服从;人自身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人性被割裂为灵魂和肉体两部分,肉体卑微肮脏, 通向死亡和堕落, 灵魂高尚、 纯洁,通向天堂和拯救;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是罪恶的代名词,是欲望的努力,贬斥女性的地位;罪与罚的关系——人的罪与生俱来,罚是赎罪的方式,二者相伴相生;《新约》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宽恕、爱,反对以暴制暴。
圣经丰富的神话原型体系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母题圣经的叙述方式:说理长于叙事,隐喻性、象征性很强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不同:希腊人张扬个人欲望,希伯来人压抑个人欲望,两种文化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希伯来人信仰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文艺复兴粗略指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时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指古典文化精神的复苏内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新兴阶级出现,希望为自己的生活理性寻找文化观念上的支持外部原因:东罗马帝国被灭, 大量精通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长被迫逃往意大利,引发意大利学习古代文化的潮流在各种因素的催生下,意大利出现了新的思想方式和潮流风尚文艺复兴的实质:解放基督教对人身体和精神的禁锢,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人生世界,启示了一个新王国资本主义、在体制层面上展开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物质层面上展开的工业革命都在这里找到其文化精神动因文艺复兴的过程大体经历了“思想文化层面——政治体制层面”两个阶段《神曲》的主题:坚定信仰才是达到至善的途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 囊括了意大利三教九流的生活图景,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奸诈伪善,描写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人们正常的情欲,认为爱情是才智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肯定平民、商人的聪明才智等等。
《十日谈》的艺术独特性:由神奇的文学转向现实的文学,由注重奇情异景转向描摹现实;相比于古希腊文学,文学的目的由娱乐转向说理,先讲故事,通过故事悟出一定的道理;套盒式的叙事结构凸显了叙述行为本身;狂欢文化(民间文化)对官方正统文化的颠覆和陌生化,带出了新的生活方式骑士文学:以叙述骑士的冒险经历和抒发骑士的侠骨柔肠为主要内容,旨在刻画符合骑士精神的骑士形象,主要文体有骑士小说、骑士叙事诗、骑士抒情诗《堂吉诃德》:20 世纪以前,时代论——小说以对骑士小说的戏伤,寓意了中世纪骑士文化的没落;人性论——认为堂吉诃德身上体现了人性的矛盾,反映了所有人身上都具有的理想与现实、愿望与手段难以统一的矛盾从小说的独特形式——戏仿手法的使用,多视角而不是单视角看世界,堂吉诃德代表了骑士视角下的传奇世界,停留在中世纪的群体性精神形态中,桑丘代表了普通农民视角下的现实世界,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形态中浪漫主义的流行:德国、英国、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追求自由,反对一切束缚;排斥理性,发掘情感;崇尚自然,鄙弃人为;脱离现实,创造神奇;打破规则,创作自由浪漫主义产生的原因:启蒙主义肯定主体性,追求自由平等理想的延续;对人性中自然情感等非理性层面的认识和开掘,表情论盛行;卢梭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
《高老头》 及其思想艺术特色: (艺术上) 追求真实, 如实反映社会变迁, 讲究场面、 细节的真实细腻;突出研究性,注重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隐退自我,消除作家的主管判断,还生活以本表面目思想上)巴尔扎克对时代精神中金钱至上的原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追逐欲望的代价是爱和良心的丧失作品的表层结构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层却是在谱写大网下人良心的挽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社会现实,启蒙理想的幻灭,使曾经为启蒙精神所感动和振奋的人们深深失望,作家们认识到现实的既定性和理想的无法实现,于是他们采用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描述现实以及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打开了人们的视野,鼓舞人们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寻找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作家们将自己看做社会的解剖员;启蒙理性的进一步发展书信体小说体现出人们表达心声的欲望和社会对私密空间的尊重,与当时提倡人权的背景有直接关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空间建构与深层心理:四重结构(一个中心三个圈),中心——山洞,内墙——隔离动物,外墙——隔离野人,树林——隐蔽;文明秩序的建立——驯服动物,驯服野人;深层心理——排除异己, 驯服蛮荒 (先排除, 后纳入),以自我为中心, 把文明与野、 中心与边缘对立起来;产生的原因,17、18 世纪欧洲的文化思维模式,即信仰科学、知识、理性。
启蒙主义的精神实质:理性——理性法庭,理性王国;科学——为世界“驱魅”启蒙主义的目的:建立一套有关未来社会的理性设计启蒙的初衷:打破权威,实现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自由平等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分为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外在的自由——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增强和对自身理性能力的肯定而确立;内在的自由——指精神的自由,指人的精神不再屈服于外在权威的震慑,能独立地对事物和自身作出判断在“真”的层面上,有能力掌握自然规律,在“善”的层面上凭借良心分辨善恶,在“美”的层面上,每个人都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启蒙的结果——新神话的建立,自由的失去:主体的神话——对主体的过分肯定,导致了主客二元对立;金钱的神话——理性退化为工具理性,价值失落,金钱成为套在人身上的枷锁;“知识就是力量”使人成为科学的仆从;抽象性原则对多样复杂性的掩盖和遮蔽;科学与工具理性的盲目性导致价值失落莎士比亚戏剧的开创性及其在叙事史上的地位: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完美结合;故事性和哲理性兼具,推进情节,加强印象,启迪人生的象征性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生活经历考察思想:对人性的挖掘不在停留在表层,而是深入到人性的深层结构中,从不假思索的赞美人性到静下心来观察、反思人性。
历史剧中主要集中在牵动着社会统治生活的权欲上,喜剧中主要集中在与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联系起来的情爱上,悲剧中集中在包括权力欲、性欲、名利欲在内的各种物质欲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