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办学模式.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857267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办学模式 一、对外开放与近现代大学的发展  (一)学者特权与象牙塔的形成  行会性是中世纪大学区别于古代大学的重要特征Universitas 最初就是指任何具有共同利益和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团体组织学者组织行会的初衷,就是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对此,许美德曾指出:“它最初是由意大利波洛尼亚城从事法律研究的学生组成的这些学生受不到城市民法的保护,因为他们来自欧洲各地,没有公民权他们发现组织起来成立行会对于保护他们在城市中的利益是十分有效的在行会内他们进而制订规章以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调节内部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投票权,从自己的组织中选出院长教师由学生行会雇用,他们的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严格管制学生们还对讲课迟到或未能完成由学生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的教师罚以重金这种学生行会以‘Migratio’(迁移权)为武器,从城市当局那里获得了承认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所谓‘Migratio’,是指如果受到城市当局的不正当干涉,全体学生就以离开该市到它处去学习相威胁因为在城市中学生颇能刺激贸易和吸收新居民,所以城市的领袖就不得不尊重学生行为的自治权[1]除了对付城市当局和市民外,学生们还采取联合抵制行动以对付教授。

      在教授完全以学费为生的时期,学生的威胁是十分奏效的与意大利的“学生”大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大学在此类大学中,教师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管理大学生活的权利,也组织了自己的行会他们制定有关办学规程,如按照一定学术标准制订教学大纲、筛选学生及对学生进行考核和颁发文凭Master 和Doctor起初分别指有资格担任文科教学和法律教学的人学生只有取得文凭,才[1]能成为大学的正式成员,参与学校管理所以,无论是中世纪的意大利大学还是法国大学,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今天大学仍然把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视为梦寐以求的理想,美国大学更是把3A(Academic freedom,即学术自由;Academic autonomy,即学术自治;Academic neutrality,即学术中立)原则作为力量之源、立校之本,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承继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几乎是无人非议的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学术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2]所以,保持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是实现学术自由的根本保证。

      赫钦斯曾经说,“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赫钦斯,1987)拉尼马在《科学与被低估的知识:第三世界的观点》(1991)一文中也指出:“大学从其最重要的意义上来说,是一块可以提出批评性的反对意见,甚至可以推翻一些理论的得天独厚的乐土无疑,大学已不再是中世纪那样的,仅仅意味着集会、联合和团体的大学……虽然现代大学,如公共机构一样,与其祖先几乎没有共同点,但许多大学令人惊奇地保留着其内部的自由的新鲜空气,那里形成了反对严密组织过的知识和权势的相似类型的对抗力量  然而,学术自由、自治和中立的结果之一是学者特权的强化,是大学逐渐趋于相对封闭大学的学者和学生打着追求真理和维护学术自由及自治的旗号,抵制一切来自“世俗”社会的“影响”逐渐,大学成为了超然物外的“象牙塔”,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有时甚至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铜墙铁壁19世纪以前的大学的相对封闭倾向,主要是表现在其与经济部门的联系上事实上,不论是否大学本身的意愿,大学对教会和政府则是一直开放的,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开放的程度存在差异而已因为大学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它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环境中各种资源的支持在教会和国王交错处在统治之巅的时代,大学也不能实现完全的自治,而只能在教会和国王的夹缝中左右摇摆,因为它们必须从教会或者国王那里取得大学运转所必需的资源。

      不过,在思想禁锢方面,教会的影响要比国王更甚德里克博克这样写道:“在1900年以前,美国大学都是一些刚刚开始设想它们的现代模式的小机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种侧重心灵约束、宗教虔诚和对学生行为实施严厉管制的大学教育因此,可以想象,它们是相当封闭的对外部世界有很少的直接影响;与公司、银行及立法机构等忙于将美国改造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机构也少有联系不到5%的适龄青年能够进入大学没有一种专业文凭也没有一种人文学科文凭被认为是对大多数职业而言非常重要;事实上,上过大学的律师和医生的比例在19世纪下降了许多很少有大学有超过1000名学生和100名教授它们没有大笔捐赠、没有基金资助,也没有联邦研究经费支持在威斯康星大学,查尔斯范海斯立刻致力创办一所公立赠地大学——它能够成为提供全国服务的工具以及为其立法机关提供专家服务的源泉但他的思想只是预示了行将到来的变化而并未被其他大学广泛认同[3]可见,中世纪大学在其诞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将自己圄于象牙塔之中,“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  (二)从追求真理的学术圣殿到工业社会的“社区服务站”  任何封闭的系统在联系有加的开放世界中都不可能长久维系下去。

      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都表明:封闭总是有限度的大学的情况也无法例外  当历史进步的滚滚车轮行进至大学之门无法紧锁之时,大学的门总是会或自觉开启,或被迫敞开因为大学的封闭有朝一日会令其陷于重重生存合法性危机及尴尬之中18世纪欧洲国家大学的衰落就是有力证明  以18世纪德国大学的情况为例,1700年,除奥地利之外,德国各邦共有28所大学当时许多大学的学生人数很少,各校大多仅能维持生存海德堡大学在1701—1705年期间只招收到学生80名左右,其他有20所大学在校学生数在300人以下在整个18世纪,德国大学从整体上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尽管同期德国人口在持续攀升,但大学的学生却不断下跌一个时期内,德国一些大学甚至勉强维持都异常困难如18世纪60年代末,罗斯托克大学只有学生74人,格莱夫斯瓦尔德大学82人,杜伊斯堡大学71人,帕德博恩大学45人到18世纪90年代时,科隆大学、特里尔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等因招生不足而相继关闭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大致如此19世纪50年代,美国大学的注册人数不仅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了,而且绝对数量也减少了1870年全国最古老的优秀学院的注册率只上升了3.5%,而全国人口却增加了23%。

      对此,王英杰教授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当时的学院仍是封建的封闭的体制,没有为独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学院中教授的主要课程仍然是古典性的,对学生只注意贵族心智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这显然有悖于美国人民在开发新大陆中形成的对‘即刻有用’知识的崇尚[4]这种状况同样受到当时美国学者批评1857年乔治亚州的一份报纸刊登文章批评该州的大学,指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一个需要实用知识的时代,但是州立大学却没有跟上这样的时代,因而不能满足州的需要这个时代需要有实际技能的人,需要工程师去建公路、铁路和矿山,此外我们还要科学种田[5]到1889年美国钢铁大王Andrew Carnegie还猛烈抨击当时高等教育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他说,“大学生们在学习一点遥远过去的野蛮的、可怜的争论之时,在努力掌握已经死亡的语言以及与当今工商业毫不相关的、似乎在其他星球上才用得上的知识的时候,未来的工业巨子们却在努力从经验中学习,获得其在未来成功中所必不可少的知识……而学院教育对于获得这样的成功是完全失败的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随着科学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由于大学规模的急剧扩大而进一步变化着。

      在种种变化中,大学开放性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尽管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向往着“象牙塔”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时代已经不容许大学继续保持它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角色,大学必须投身到火热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去于是,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自治、学术中立就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大学对社会开放与大学的传统、理想和价值并行不悖,就成为20世纪以来大学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从根本上说,社会对大学期望的改变,使大学的社会使命日趋得到强化,从而使大学从高雅无比的“象牙塔”逐渐转变为“俗气有加”的“社区服务站(the Community Service Station)”(Armytage,W. H.),成为为社会生产服务的工具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是大学发展历史所反映出来的一大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三)“对外开放”对大学及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大学的“对外开放”,对大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打破了大学的封闭办学体制,有效地扩展了大学的服务范围,发展了大学的职能,从而使大学有了稳定的学生来源和获取办学资源渠道,有利于建立大学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任何时期的大学,都离不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更离不开其服务对象——学生。

      西方大学成长过程的历史事实证明,坚持封闭的办学模式,不仅可能使大学丧失其服务对象,而且可能令大学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在此体制中,大学将时常处在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之中而大学的对外开放,既使得大学有更多更稳定的生源,又可使大学扩大筹资渠道,获取稳定的资源,进而使大学能够不断地发展  其次,有利于大学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改革动力,便于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社会与大学的协调发展在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下,大学的改革单纯遵循自身逻辑,显得异常迟缓所以,在中世纪大学诞生以后的数个世纪中,大学的改革、发展与进化都是十分微细的大学成为保守的壁垒、社会进步的绊脚石随着大学之门的逐渐敞开,大学越来越被精彩纷呈的外部世界所吸引从社会发展的脉搏中,大学获得了改革的巨大动力大学的改革不再仅仅遵循大学自身逻辑,而且还要按照社会需求的逻辑,并且社会逻辑渐居主导地位在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推动下,大学开始调整其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改革其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同时也不断涌现新的大学,使大学成为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系统通过这些措施,大学或主动或被动地附和了时代对大学的要求,提高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也缩小了大学与社会需要之间长期存在的沟壑。

      特别是近现代大学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教育的日愈重视,大学对产业界的日愈开放,不仅为一个国家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专门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产学研合作的先河,密切了大学与工商业界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因而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这样,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大学改革,不断地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和推动大学的改革从而,在社会与大学架设起一道越来越坚固的桥梁,形成了大学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再次,有效地转变了政府对大学的认识,促进了政府对大学的关注、资助,政府开始把大学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从而加大了对大学的财政、政策与立法等各方面的扶助与支持在大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发轫于中世纪的西方近现代大学最初都是教会或私人设立的它们依靠教会的扶持、社会捐助和收取学费而维持运转伴随社会和大学的发展,这种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大学的保守、封闭、自以为是以及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曾一度使许多欧美传统大学朝不保夕,濒临关闭险境或被迫关门。

      大学的对外开放,不仅使大学走向了社会,而且也使社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解了大学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政府,都日趋认识到:大学的存在及质量对工商业及一个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