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分措施分析.docx
7页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分措施分析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可与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品质及关键能力历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抓住教育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魅力,创新课堂,引入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历史思维意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历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提高学科综合素质是近些年教育界一直强调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取得高分,而是通过学习这一过程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将自身的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具体学科中新课程要求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提高,教师要转变思想,结合教育的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翻阅我国近些年的初中教师历史教学的文献,结合教学实际,发现如今我国存在历史教学不合理的问题,首先,教师很容易表现出“极端性”的教学,历史被理解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且教师在进行创新性历史教学的时候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禁锢,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他们理解的历史应该也必须是这样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发历史课程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误入歧途,不能正确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有些老师错把技巧当主体,把教学手段放到了过高的位置上,刻意的追求信息化的全面,整个课堂令人眼花缭乱,异彩纷呈,但是我们要反思,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那种课堂吗,我们真的需要如此眼花缭乱的技巧的支撑来完成这节课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此舍本逐末的做法舍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了表面的光鲜,教学效果也并没有本质的提升,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改进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自主性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历史体系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来组织,学生通过分小组、蛇形、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学习手法在“玩”中学会知识,丰富课堂体验,提升成就感如开展课堂分组,优等生理解能力强,他们获取知识所用的时间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有足够的机会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向优等生请教,这样以优带劣,只要小组里有一个学生学会了知识,那么所有小组成员就都可以学会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时效性的基本保证。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我们如今的工作生活都更注重效率,初中历史课堂的时效性发展也契合了这个时代,同时也符合了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效果好坏不能单纯以分数决定,而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包括了解初中生思维习惯,初中生接受能力等因此,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儒、法、道、墨等各派的代表,当学生在网吧被老师抓到逃课时,会发生什么?就这样,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法家认为要从严处理,儒家认为要进行道德教育,道家认为要无为而治,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剧、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真正把学生的生活与历史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体验生活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初中生由于其认知能力的限制,对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并不理解,反而对贴近生活的、常见的事物理解起来更轻松,因此,国家提出了很多诸如“历史教学要贴进生活”、“历史学习生活化”的口号,力求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具实际意义但是就笔者调查发现,如今各个版本的历史教材教学内容过旧,引用的事例、情景等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甚至有些事例是二十年前的,这导致了课本脱离实际,学生对课本内容兴趣不高,甚至理解不了课本上的场景,久而久之就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历史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如今互联网络发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各类新场景、新问题,并通过信息化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知识为我所用,使历史课本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现如今信息技术普及,对学习历史也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更多的中外优秀作品,从简单的画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比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时间线考虑,二战距离现在才几十年的时间,我国还有很多当年的二战老兵依然健在;从空间线考虑,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可能难以体会革命先烈的艰辛,但是如今有很多历史资料供我们了解当年战争的残酷,书籍、影片、声音资料等均可可以作为我们回顾历史的方式为了让学生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等,这些电影分别是从不同角度讲述的二战场景,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感受战争的残酷,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三)以核心素养理念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能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能够有利于日后发展的技能。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记忆深刻,我们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小组完成作业,进行课外实践等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教学整体来说,手段是次要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主要的(四)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的融合 历史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影响着德育工作效率,教师要精准把握教育动态,将德育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结合,打造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一股脑的引入所谓的新理念之后才发现与本校情况无法融合,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德育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重视学生的品德和为人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程内容,精心备课,要将历史课程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历史所传递的精神和力量,将其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借助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观意愿,发展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永双.新课标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历史教学,2016(03):19 [3]翟莉莉.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培养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4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