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_双性同体_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_冷东.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6997526
  • 上传时间:2018-06-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3.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双性同体” 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冷 东“双性同体”( androgyny)一词的生物学本义, 一般用于表述动植物的雌雄同株或一些罕见的生理畸形者, 本文所涉及的 “ 双性同体” 则是人类文化的产物 因为性别矛盾使人类距离两性和谐的理想一直相当遥远, 在伴随人类不断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的过程中,“ 双性同体” 的蕴涵也不断发展变化, 并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一、 “ 双性同体” 观念的产生各远古文明普遍认为 :造物主是半阴半阳的,或者是雌雄同体的, 这非常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彼此封闭的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物和其他遗物中这种奇特的共性包含了一个共同文化代码, 反映了人类的原始思维进化到语言阶段后形成的 “ 双性同体” 神话艾利亚德在 《比较宗教学模式》 中 “ 神圣的双性同体的神话” 一节中写道:“ 由于在神性之中同时存在着所有的禀赋, 所以完全必要的是从神性中或明或隐地看到两种性别的合并表现 神圣的双性同体只不过是表达神的二位一体的一种原始公式;早在形而上的术语或神学的术语表达这种二合一神性之前, 神话和宗教思维就已首先借用生物学的双性这一术语表达了它, 我们已经注意到许多这样的情况:远古的本体论用生物学的语汇表现出来。

      ……我们在许许多多的神话和信仰中看到的神圣双性同体都有其自身的神学和哲学的蕴涵 这个公式的本义在于用生物性别的语汇表达在神性核心中同时并存的两种对立的宇宙论原则 ( 阳与阴) ” ①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 暗含了一个 “ 双性同体” 的始祖, 天和地本是联合为双性同体的,他们永恒地结合在一起, 后来才相互分离, 并且成为单一性别的一对 传说华夏种族由伏羲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的, 正因为伏羲和女娲之间是一种既是兄妹又是夫妻的关系, 由此也能理解两者为何是双头人首蛇身的神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断言:人类最初是半阴半阳的, 是宙斯把他们分成单性别的两半, 他们渴望重新结合, 以此来解释男女之间的恋爱和结合倾向的根源 基督教的 《圣经》 中认为上帝是雌雄同体的, 上帝把亚当分成两个有性别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男性, 另一个是女性夏娃, 来自他的一半,这个原本双性的人被分为两半, 爱情使他们渴望重新结合, 这种渴望是性快乐的源泉, 而性快乐则是一切犯罪的开端③—17—★文论百家★在埃及神话中, 始祖之神也是双性同体的 地神格卜和天神努特原来相互拥合, 难以分离 后来其父 ( 一作其子) 大神舒将努特即天宇高高举起,努特才同她的兄长, 也是她的丈夫地神格卜相分离④。

      婆罗门教的圣书 《往世经》 说:“ 至高无上的精神在创世的行动中成为双重的:右边是男性, 左边是女性 她是玛亚, 永恒不灭的 ” 又说:“神圣的创世因体验不到极乐, 是孤独的 他渴望有一个同伴, 直接满足欲望 他使自己的身体分成男性和女性 他们结合, 创造了人类 ” ⑤在墨西哥先民的眼中, “ 太阳和大地也被视为丰饶之源以及万物之母, 被想象为二元 ( 二性) 实体他既不失其一性体 ( 在古歌中, 他始终为单一神), 却又被视为二性神, 即人类之繁衍的男主宰和女主宰, 在神秘的宇宙结合和受孕中, 此神为宇宙万物奠定了始基” 这一双性至高神看来不仅担负起开天辟地的伟业, 而且也是创造生命和人类的始祖⑥ 双性同体” 观念还通过凝固在雕塑画像等上画的 “ 双性同体” 形象, 直观地得到展示 在欧洲发掘的公元前七千年到六千年间的雕像中, 具有明显女性和男性结合在一个雕像上的特点在公元前六千年以后也没有完全消失 印度古代塑像把湿婆和他的妻子雪山神女表现成一个具有雌雄同体性质的存在物 湿婆和雪山神女的这种阴阳合一的形式,叫做维拉吉⑦ 在中国已在多处发现类似的 “双性同体” 形象, 如在青海乐都柳湾出土过一个两性人陶壶, 此人面部粗犷, 体魄魁梧, 明显是一个强健有力的男子形象, 但其生殖器既似男根, 又有女阴特征。

      河南禹县民瓷窑贴保留着一种传统图案, 有一种抓髻娃娃, 头扎双髻, 具有女性特征, 但长有男根⑧ 双性同体” 这一意象在先民原始思维中的流露及其在神话中形成跨文化的神话原型, 并非偶然和巧合 神话思维中双性同体的阶段, 在历史上对应着的是人类处于无性意识的阶段 “ 双性同体”的无性阶段,反映了原始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 由上述众多例子可以看出, 这一原型包含的最基本的意义是:宇宙万物、 人类以及自然的创造,是由两性共同 ( 通过合体形式) 完成的 从这一基本意义可以推导出另一重意义, 分体初始状态 ( 性别意识产生的标志) , 女性与男性有同等的创造力,两性没有身份、 地位和尊卑的差异⑨ 反映了史前伊甸园的生活情景和原始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二、 “ 双性同体” 观念的演变当父权代替了母权制后, 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动, 明显加速了双性同体观念的转变和分离 而双性被切割后的分体, 则意味着性别意识得到了强调, 无性阶段进入了有性阶段, 性别矛盾由此产生和激化在双性同体转换为分体的过程中, 经历了相当激烈的斗争 如流传在两河流域、 世界上最早的苏美人 “ 创世神话” 中, 女性太阳神后为男神替换,而被贬谪到陪衬的月亮神位置。

      在原来的传说中,女神 Nammu 不但创造了宇宙, 还独立生下了天空、 大地及其间的万物, 但在日后被修改过的神话中, 这位女神的名字变成了 Tiamat, 只代表咸水女神, 另外出现了一位甜水之神的男神 Apsn Tiamat在Apsn 的帮助下, 生下众神,同时也生下蝎子、半人半马的怪物 后来另一位英勇的男神在雷电、暴风雨及烈火的帮助下,追杀 Tiamat,把她杀死了 在这个神话的衍变中, 女神从创造万物的至高之神, 到和男神分担职能, 直到最终成为邪恶的代表, 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了女神被贬低的过程 它是社会中女性被贬低的历史过程的镜像再现⑩罗马人认为,天和地 ( 乌拉努斯神和盖亚神)最初曾是以一种无限的性拥抱或作为一个雌雄同体的神而永恒结合在一起的 在许多神话中都可以找到这种观念, 其中大多数神话记述, 这两个始基( 雄性乌拉努斯和雌性盖亚) 是后来被割裂开的在赫西俄德 ( Heslnd)所著的古希腊人的 《神谱》中, 也记载着有关克劳诺斯 ( 拉丁人的农神) 如何用镰刀从他的父亲乌刺诺斯身上割去性器官而把天和地分开的故事 11在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中, 也流传着天和地被扯开而分离的故事。

      天神拉吉和他的妻子芭芭在无止境的性拥抱中联为一体无法分开, 他们产生了诸神和万物, 后来这对夫妻被他们的孩子 ( 其他神) 扯开而分离 12在中国神话中, 天公地母从合为一体到一分为—18—★文论百家★二, “ 轻清者上浮而为天, 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 天公地母以清浊作了区分 而在汉语中, 清浊的褒贬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的女娲神话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女娲曾在远古神话中占据过一个非常显赫的地位, 以炼五色石补天, 杀黑龙, 断鳌足以济民生而著称于世 然而到了 《淮南子》 中, 却成了辅佐丈夫 “ 伏羲治天下” 的配角 秦汉时候伏羲、 女娲的交尾双头人像也表明了女娲为人类始祖的史前神话, 由伏羲 、 女娲共同造人的神话所替代, 这种替换很明显是一种性别角色的调整在民俗的层面上, 男女双方的割礼是一种最古老的风俗, 也是一种性文化的反映, 包含建立性别意识的观念, 具有生理和宗教的双重意义 蒙昧的少年正是通过割礼, 确立自己的性别意识, 而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13 行割礼,……乃是跟先天双性同体的恐怖作斗争手段之一” 在西文中,英语“ 性 ( sex) ” 一词, 便由拉丁文 secus 一词衍生而来, 它渊源于 seco 一词, 意为截下、 切割开 14。

      在社会的层面上, 双性同体的分离则表现为阉割文化的出现 双性分体标志了父权制的确立, 随生殖器崇拜的转变和女性贞操观的加强, 而以生殖器官为惩治对象的阉割应运而生, 成为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 维护父系社会的有力工具在宗教的层面上, 引发了 “ 双性同体” 的一种异化, 即通过 “ 无性” 而达到两性间的平衡 由于宗教神话中最古老的崇拜对象是双性同体的, 献身于宗教事业的神职人员用阉割的方式, 象征自己超脱于男女性别对立之上 , 达到双性合一的神圣境界 更有学者从宗教学、 语源学和人类学的多重视野审视 《诗经》 与 “ 双性同体” 和阉割文化的密切关系, 对殷墟卜辞里 字 ( 寺字所从) 进行统计分析, 认为寺字又有寺庙、 寺院等宗教方面的含义,进一步解析证明寺的原型就是主持祭礼的宗教领袖, 《诗经》 中的 “ 寺” 就是指寺人, 即被阉宦官和太监寺人与神圣之 “ 诗” 虽然伴随着祭政合一体制的分化而日趋衰亡, 但始自史前时代的净身祭司传统却在中国古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从中人人格中直接派生的中性化伦理观, 极为鲜明地体现在 《诗经》 所标榜的 “ 温温恭人” 式的君子理想中, 成为后世儒家 “ `温柔敦厚'诗教的思想源头” 15。

      在政治的层面上,突出的反映是中国宦官制度为解决王朝子嗣延续而专门设置的大规模女性集团及一整套相应的管理体制的中国后官制度, 是全世界帝国中规模最大、 历史最久、 管理体系最完善的 其内部结构是:皇帝是唯一真正拥有后宫性权力的人, 以森严的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庞大的女人群, 以 “ 中性” 奴隶宦官作为中介,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性文化形态三、 “双性同体” 的现代回归与文化蕴涵苏格拉底认为, 人起初是圣洁的和无性的 只是在产生了罪恶之后, 才失去了他们的精神实质,获得了他们的动物性质, 具有性的差别 女人是男人肉欲的堕落性质的人格化和体现, 但最终返回神圣的同一后, 所有性的特点都将消失, 最初的精神实质重新获得 乃至当代也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今天的男人和女人是最初的两性人的退化的代表, 雌雄同体实际上只是在类型上向 “ 最初完美的两性人” 的一种回复变异 16 “ 双性同体” 观念中反映的人类追求双性平等的愿望, 经过数千年的产生、 异化, 重新在现代社会回归, 有了新的现实意义1.“ 双性同体” 与生理学和心理学西方关于心理双性化的研究历史悠久, 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 “ 潜意识双性化” 的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著名的 “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理论, 用 “男性的女性意向” 和 “ 女性的男性意向”两个术语, 说明人类先天具有的双性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人类学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雌雄双性体, 这个双性既是生理的, 也是心理的, 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 因为只有这样,两性之间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协调, 达到真正的理解, 因为人真正能理解的其实只是和自己同类的事物 为了使个体人格得到健康和谐的成长, 应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因素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因素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一定的展现, 否则这些被压抑到意识深处的异性因素的逐渐积累,最终会危及生命主体的存在 17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 弗洛姆提醒说:“ 我们必须永远记着, 在每个个人身上都混合着两类特征,只不过与 `他'或`她'的性别相一致的性格特征更占多数而已 ” 18性别的中性化或双性化, 决非一般的带有否定—19—★文论百家★和扭曲含义的所谓 “ 不男不女” 的同义语, 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较多的男性气质和较多的女性气质的人格 ( 心理)特征 这是一种超越传统的性别分类的、 更具积极潜能的理想的人类范型。

      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生活中, 具有双性化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人, 往往能较好地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双性化者比所谓纯粹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人, 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家庭婚姻更容易和谐, 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更积极、 肯定的自我评价既然人类在很多方面和不同程度都是双性化的, 那么, 消除男性本位的性格, 回归男女本来的尊重平等、 和谐的关系应该是可能的 人的心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