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第二版)古今四声对应.ppt
15页古今语音的异同古今语音的异同►►一、一、古今语音的异同古今语音的异同►►二、二、古音的基本概念古音的基本概念►►三、三、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四、四、古代的注音方法古代的注音方法一、古今语音的异同一、古今语音的异同►►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2)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 《诗经》 中古音 《广韵》 近古音 《中原音韵》 现代音 普通话二、古音的基本概念二、古音的基本概念►►1、声母方面►►2、韵母方面►►3、声调方面1、声母方面►►①①字母字母 声纽声纽 音纽音纽 纽纽►►②②五音五音 七音七音 唇音:重唇音 唇音:重唇音 轻唇音轻唇音 舌音:舌头音 舌音:舌头音 舌上音舌上音 齿音:齿头音 齿音:齿头音 正齿音正齿音 牙音 牙音 喉音 喉音 半舌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半齿音►►说明说明说明说明►►③③清清 浊浊 说明-古今语音异同说明-古今语音异同►►声即今天说的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名称。
自从等韵学兴起以后,习惯上例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分分立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字母就是表示声母的代表字③清 浊►►全清音: 不送气、声带不振动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2、韵母方面►►①①韵韵 韵部韵部 韵目韵目►►②②阴阴 阳阳 入入 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入声韵:以轻塞音 b d g b d g 结尾的韵结尾的韵►►③③四呼四呼 开口呼:不是 开口呼:不是i u üi u ü或不以或不以i u üi u ü为韵头的韵母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 齐齿呼:i i和以和以i i为韵头的韵母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 合口呼:u u和以和以u u为韵头的韵母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 撮口呼:ü ü和以和以ü ü为韵头的韵母为韵头的韵母3、声调方面►►①①①①平平平平 上上上上 去去去去 入入入入 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上去四 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主要情况是这样:声,变化的主要情况是这样:►►(1)平分阴阳: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变成阴平(1)平分阴阳: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变成阴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2)浊上变去:中古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2)浊上变去:中古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其余仍为上声;►►(3)中古去声到今天没有变化,仍是去声。
3)中古去声到今天没有变化,仍是去声►►(4)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的(4)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阳入变成去声和阳平,其中鼻音声母和零声母读去声,都有阳入变成去声和阳平,其中鼻音声母和零声母读去声,其余读阳平;阴入则毫无规律可寻,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其余读阳平;阴入则毫无规律可寻,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②②②②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三、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三十六字母表三十六字母表►►唇音唇音 帮滂並明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非敷奉微►►舌音舌音 端透定泥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知彻澄娘►►齿音齿音 粗清从心邪粗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照穿床审禅►►牙音牙音 见溪群疑见溪群疑►►喉音喉音 影晓匣喻影晓匣喻►►半舌半舌 来来►►半齿半齿 日日四、古代的注音方法四、古代的注音方法►►①①譬况譬况►►②②直音直音►►③③读若读若►►④④反切反切①譬况►►天 《释名·释天》:以舌腹言之►►风 《释名·释天》:横口合唇言之②直音►►直接用同音字注音。
►►《康熙字典》:栭,并音而►►《康熙字典》:西,音粞 是,音姼③读若►►《说文》:铗,读若夹►►《汉书·高帝记》:“从间道走军服虔注:“走音奏④反切►►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 “都都” ”称为被切字,用作称为被切字,用作反切的前一个字反切的前一个字“ “当当” ”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 “孤孤” ”称为反切下字,也简称下字或下称为反切下字,也简称下字或下字所谓“ “上上”“”“下下” ”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与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声母,舍弃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声母,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
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例:例: 顿,顿, 都都 困困 反(切)反(切) dùndùn d d ùnù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