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培训教材.ppt
25页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 培训教材,,目录,1术语和定义 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 3业务活动分类 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 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6 风险评价的方法 7 确定控制措施,1 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4事故: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3.8)的严重性的组合 6可接受的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7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8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 动条件、预防工作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统称为劳动保护 9伤亡事故: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10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共 10类115种) 11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通常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察觉它们的存在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评审控制措施的充分性,3 业务活动分类,业务活动的可能分类方法包括:a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b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c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d确定的任务编制业务活动分类表,涉及日常的生产活动及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三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业务活动表内容可能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等,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害危险源分类方法1 安全科学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这些能源或能量载 体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事故),决定的严重程度后果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决定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预防原理一:能量释放理论中任何一类危险源的消减都会导致事故的不发生 关键是防止:人的失误和不安全行为及物的故障(指机械设备、装置、 元部件的性能低下,可能是设计、制造缺陷等固有的,也 可能是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 等原因). 人失误致因分析(皮特森):决策、人机工效和过负荷.防止人失误的三个阶段: a 控制:机器代替人、冗余系统 (如:二人操作、人机并行). b 使人失误无害化:耐失误设计(如紧急停车装置等); 警告系统(视、听、气味、触觉); 人、机、环境匹配(如:人体工程学) c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职业适合性;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其他管理措施,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事故预防原理二 :海因里希原理(事故的连锁反应现象)M-P-H-D-A 其中: M为人的素质P为个人的缺陷H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和物质的缺陷所引起的危险性D为发生事故A为造成伤害HM→ P D → A危险源分类方法2 按能量划分:7类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体工程因素(生理、心理),,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危险源分类方法3 (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的一般原则,公司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见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 a)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5种),其中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等。
b)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种),其中包括:易燃易爆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有害物质、腐蚀物质、其他化学性等 c)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种) ,其中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等 d)心理、生理危险和有害因素(5种),其中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等 e)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种),其中包括: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等 f)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2种), 其中包括:管理缺陷、制度不健全等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危险源分类方法4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意外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危险源分类方法5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将危害因素分为①粉尘类;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③化学物质类;④物理因素类;⑤生物因素类;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⑨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类。
4 危险源分类的方法,危险源分类方法6 可以列出适用的清单,如:在平地上滑到/跌到;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车辆危险源; 与工具、材料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操作、维修装置机械有关的危险源; 火灾爆炸; 照明度; 不适当的楼梯扶手;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等,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直观经验法(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辨识过程)如:交谈询问、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外部信息获取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如: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2.1安全检查表SCL:系统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编制:1 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工艺条件等;2 收集与系统有关的法、标准;3 列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清单;4 针对因素找出安全措施;5 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等.,附:危险源调查表(在文件中心公用域上),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例如:输电线路及电路安全检查表,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工艺或产品的某些部分在其生产过程中偏离正常运转将对其他部分带来严重后果,使系统产生危险源,用于研究这种偏离而产生危险源的方法就是HAZOP步骤:对生产过程描述,对每一部分进行系统提问,从而发现那些偏离设计意图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确定偏离是否上升为危险源.例如:反应器输送系统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3事件树分析ETA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将事物从初始原因到最终结果所经历的每个环节都用1(成功)和0(失败)两种标记一直分析下去. 2.4事故树分析FTA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事故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辨识其中的危险源。
5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6 风险评价的方法,1 定性评价: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等 2 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 3 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法)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L×E×C风险性的大小,6 风险评价的方法,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6 风险评价的方法,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6 风险评价的方法,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6 风险评价的方法,D=L×E×C风险性的大小,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附:重大风险因素清单,7 确定控制措施,1 OHSAS18001:1999标准对风险的控制途径: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2 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 b)替代; c)工程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 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个体防护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