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pdf
1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耿梅琴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仇桥镇中心小学,江苏淮安223226)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激发起学生们要 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 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 美标准产生感眭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 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每当范读 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 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 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二、逐句领读,培养语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 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如果教 师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 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 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断地提高读书的 兴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完一篇比较 难读的文章后,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这 时可采用逐句领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 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 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 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 处理等,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 “未成嗌调先有情”了这种“授之以法” 的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 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 学生通过长期的耳听、口读、心会的训 练,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今 后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们也能 试着借助自己学过的朗读方法来把文章 读正确,读出感情。
三、巧用齐读,提高能力 针对学生朗读的水平和特点,在初 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后,可充分利用 齐读的功效来提高整班学生朗读的能 力齐读时,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集中 指导,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在读中互相纠 正,互相体会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语感较 差,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避免了个 读时的胆怯和尴尬,更有利于他们在一 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谐、活泼的 氛围中,积极参与朗读,有利于找到朗读 感觉,发现朗读规律,掌握朗读方法,增 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树立朗读的 信心,从而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长此 以往,他们的朗读能力便会在齐读中得 到提高 四、创设情境,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 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 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 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 着孩子们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 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 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 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 章的体会和见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人情 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例如 浅显易懂,利于抒发感情的课文,可指导 学生自由体味,自由朗读,读后适当开展 “向老师的范读挑战”活动评比时不必 以教师的范读作为唯一标准,只要学生 感情处理恰当就可算挑战成功,给予适 当鼓励像《我们爱你啊,中国》《安塞腰 鼓》这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 们美感和激情的文章,可让学生配乐诵 读,让他们伴着音乐的旋律,读出自己的 感受;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 时,可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出人物不同的 感情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正如清代学者刘大 榭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 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 五、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 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 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 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 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在熟读 课文,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 者的感情之后,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 写解说词,接着再结合课文挂图,以“小 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青海高 原上这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学生大 都能带着新奇和欣喜的感情,作~番绘 声绘色的解说这种说的训练,不仅引导 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帮助他们 将作者描绘的作品情感内化为自身情 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时,他们对 感情的把握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作者 对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所表现出的伟大 生命力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自然会溢于学 生的言表 再者,鼓励学生课后使用普通话也 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借说练读的好方 法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多年来 习惯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刚开始使 用普通话交流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 不好意思、字音和语调把握不准、或过于 强调咬音而表达生硬、不自然等现象这 时,就必须要求教师能以准确、流利、自 然的口语表达勇做学生学习的典范,无 论何时何地都坚持在学生面前使用普通 话,同时注意在班内树立学生的典型在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不出数月,班 内定会掀起学普通话的热潮,学生的口 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 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 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 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教 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