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阳节的诗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67611403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1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阳节的诗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朝代:唐代  :岑参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鉴赏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外表看来写得平直朴实,实际构思精致,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其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单独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牵强地根据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承前句而来,连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到达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由于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想:造成“无人送酒来”的缘由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殊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亮,详细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进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拟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终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原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亮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旧孤独地开放着。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予着诗人对饱经战斗忧患的人民的怜悯,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表达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地消失了一个飞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